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扫描Kelvin探针和FT-IR的7B04-T74铝合金... 收藏

基于扫描Kelvin探针和FT-IR的7B04-T74铝合金/涂层体系丝状腐蚀研究

Investigation of Filiform Corrosion of Coated 7B04-T74 Aluminum Alloy by Scanning Kelvin Probe and FT-IR

作     者:张杨广 陈跃良 张勇 卞贵学 李军亮 吴省均 Zhang Yangguang;Chen Yueliang;Zhang Yong;Bian Guixue;Li Junliang;Wu Xingjun

作者机构: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 32102部队山东烟台265200 

出 版 物:《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1年第50卷第9期

页      面:3184-319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503[工学-材料加工工程] 0806[工学-冶金工程] 08[工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502[工学-材料学]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53929)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2020KJA014) 

主  题:7B04-T74铝合金 涂层体系 丝状腐蚀 扫描Kelvin探针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摘      要:对7B04-T74铝合金进行硫酸或铬酸阳极氧化后再喷涂底漆或底漆+面漆,从而制备4类试样,而后开展标准丝状腐蚀试验,利用扫描Kelvin探针(SKP)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7B04-T74铝合金/涂层体系的腐蚀行为和机理进行研究。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4类试样上腐蚀丝的数量较少,且长度不超过3 mm,表明4类试样均具有较好的耐蚀性。SKP测试结果表明,4类试样跨划痕区域的伏打电位随试验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划痕处与周围的涂层-金属界面之间的电位差引起丝状腐蚀的发生,腐蚀机理为阳极破坏;单个腐蚀丝的伏打电位值朝着头部降低,朝着尾部升高,头部和尾部之间的电位差促进腐蚀丝的传播。FT-IR分析显示丝状腐蚀产物的成分主要为Al(OH)3、Al2O_(3)和AlCl3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类似于7B04-T74铝合金在氯离子作用下的点蚀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阳极氧化方式对丝状腐蚀的影响差异性较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