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实质性出血2型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 收藏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实质性出血2型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2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nalysis of 64 cases

作     者:陈林 李光建 刘渠 周振华 陈康宁 古如坚才 冉鸿 CHEN Lin;LI Guangjian;LIU Qu;ZHOU Zhenhua;CHEN Kangning;GU Rujiancai;RAN Hong

作者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38 西藏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拉萨850000 

出 版 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1年第43卷第15期

页      面:1471-14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203) 

主  题: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实质性出血(parenchymal hemorrhage, PH)2型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计64例。根据术后72 h内头颅CT判断患者是否存在PH2型颅内出血。回顾分析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房颤、卒中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心源性栓塞、术前抗栓治疗、术前静脉溶栓、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等信息。结果纳入的64例患者均经过血管内治疗,术后72 h内诊断为ICH有28例(28/64,43.8%),其中PH2型ICH有9例(9/64,14.1%)。PH2组血糖(中位数,7.50 vs 6.58 mmol/L,P=0.039)、女性比例(77.8%vs 38.2%,P=0.035)、心源性栓塞比例(88.9%vs 49.1%,P=0.033)显著高于非PH2组;ASPECTS(中位数,6 vs 7,P=0.026)、ASPECTS6分的比例(22.2%vs 63.6%,P=0.029)显著低于非PH2组。其中,血糖升高是发生PH2型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1.48;95%CI=1.00~2.18)。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升高可能增加血管内治疗后发生PH2型颅内出血的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