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黑龙江省西北部晚古生代I-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收藏

黑龙江省西北部晚古生代I-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 of Late Paleozoic I-A Type Granites in the Northwest Heilongjiang Province

作     者:孙超 苟军 孙德有 冯钊 田丽 Sun Chao;Gou Jun;Sun Deyou;Feng Zhao;Tian Li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出 版 物:《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1年第51卷第4期

页      面:1082-109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045)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243大队项目(202003) 

主  题: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Ⅰ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古亚洲洋 黑龙江省西北部 

摘      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塔源镇和小兴安岭二站乡地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古亚洲洋在该地区的俯冲—碰撞过程。塔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为308 Ma,为晚石炭世侵入体,具有高硅、高碱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εHf(t)为0.8~2.5,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增生的下地壳物质;二站乡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U-Pb年龄分别为305和293 Ma,同样为高硅、高碱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新生地壳。晚石炭世花岗岩为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利用锆石δEu定量限定了塔源二长花岗岩和二站乡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深度,分别为38.8和34.7 km,而碱长花岗岩形成深度为28.7 km,暗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该地区经历了地壳的拉张减薄,记录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亡与之后的后碰撞伸展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