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地区地震重定位、震源机制及其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THE RELOCATION,FOCAL MECHANISMS OF THE DINGQING EARTHQUAKES 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作者机构:青海省地震局西宁630001
出 版 物:《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43卷第1期
页 面:209-2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19-ZJ-A10) 青海省2020年基础研究项目(2020-ZJ-752)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1047Y) 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2020B03)共同资助
摘 要:文中利用青海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记录,通过CAP反演等方法获取了西藏丁青8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来自USGS)。结果显示,7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断层优势走向为NNE,P轴的优势方位为SWW,T轴的优势方位为SEE。同时,利用双差相对定位法获得了217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重定位后,余震沿NE-SW向展布,与震源机制解的走向基本吻合,但与区域内主要走滑型断裂近EW的走向不一致。2015—2018年发生的地震主要分布在5~15km深度范围,2018—2020年震源深度范围缩小至7~12km,2018年以后震源深度的分布范围明显收窄。丁青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域内既受到SN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也存在EW向伸展构造活动。综合分析重定位、震源机制结果及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认为2016年MS5.5、2020年MS5.1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同一条NE走向的正断型断裂,发震断层面可能为节面I,即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2°、58°、-103°与9°、57°、-101°的节面。由于丁青地区地质资料匮乏,无法明确具体的发震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