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结构、社会效应与符号隐喻:基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的田野考察 收藏

结构、社会效应与符号隐喻:基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的田野考察

Structure,Social Effect and Symbolic Metaphor:A Study of Taboo based upon Fieldwork at Manna Village in Xishuangbanna

作     者:苏蓉 戴沛蓉 Su Rong;Dai Peirong

作者机构: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出 版 物:《民族学刊》 (Journal of Ethn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11卷第6期

页      面:48-58,160,1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401[法学-民族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越、老、缅跨境民族地区民间信仰数字地图集”(17ZDA210)阶段性成果 

主  题:禁忌 结构 社会效应 符号隐喻 傣族 

摘      要:禁忌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类型中,其否定性指向一方面可维护社群秩序、确立社群边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破日常生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现实意义。在傣泐社会,禁忌既可以指代被避讳的人或事,也可以指代这种避讳行为本身,被禁忌的对象往往代表着一种反社会、无序、力量与危险,通过人们的正面或负面的仪式实践而被赋予仪式价值。本论文立足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现象的田野调查,对禁忌的形式、结构、社会效应及符号隐喻进行分析,理解当地禁忌的实践过程和社会体系间的关系,阐释生发于社会习俗中的禁忌在傣泐社会中如何实现“功能和谐、发挥社会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