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8F-FDG PET在大血管炎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18F-FDG PET在大血管炎中的应用进展

作     者:王自强 邹思娟 朱小华 

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核医学科湖北武汉430030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年 卷 期:2021年第29卷第1期

页      面:82-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大血管炎 巨细胞动脉炎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综述 

摘      要:大血管炎(large-vessel vasculitis,LVV)主要分为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TA)和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t,GCA)。TA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通常延迟到血管闭塞期才能明确诊断。GCA可伴发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并持续存在PMR症状。因此,近端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晨僵是部分GCA患者进行PET/CT检查的原因[1]。目前,颞动脉活检(temporal artery biopsy,TAB)和血管造影是公认的诊断血管炎的“金标准[2],但两者无法评估血管壁形态,并与医源性栓塞等风险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