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790 篇 期刊文献
  • 1,773 篇 学位论文
  • 62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18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520 篇 法学
    • 1,074 篇 民族学
    • 850 篇 社会学
    • 25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97 篇 法学
    • 196 篇 政治学
  • 1,938 篇 文学
    • 1,275 篇 新闻传播学
    • 5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96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299 篇 历史学
    • 852 篇 考古学
    • 421 篇 中国史
    • 51 篇 世界史
  • 1,257 篇 教育学
    • 362 篇 体育学
    • 285 篇 教育学
  • 914 篇 艺术学
    • 381 篇 美术学
    • 30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0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8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67 篇 艺术学理论
  • 739 篇 工学
    • 234 篇 建筑学
    • 136 篇 城乡规划学
    • 10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5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50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16 篇 管理学
    • 289 篇 工商管理
    • 151 篇 公共管理
    • 139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66 篇 经济学
    • 530 篇 应用经济学
  • 295 篇 哲学
    • 295 篇 哲学
  • 133 篇 医学
    • 55 篇 中医学
  • 80 篇 理学
  • 36 篇 农学
  • 4 篇 军事学

主题

  • 978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214 篇 文化遗产
  • 185 篇 保护
  • 183 篇 广西
  • 158 篇 传承
  • 132 篇 乡村振兴
  • 92 篇 旅游开发
  • 92 篇 少数民族
  • 83 篇 文化传承
  • 76 篇 传统村落
  • 70 篇 中国
  • 70 篇 人类学
  • 67 篇 侗族
  • 65 篇 文化认同
  • 59 篇 瑶族
  • 59 篇 发展
  • 56 篇 文化自信
  • 55 篇 可持续发展
  • 55 篇 民族传统体育
  • 54 篇 文化内涵

机构

  • 1,404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1,186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306 篇 中山大学
  • 27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70 篇 广西大学
  • 252 篇 云南大学
  • 249 篇 桂林理工大学
  • 188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82 篇 南宁师范大学
  • 113 篇 厦门大学
  • 110 篇 兰州大学
  • 108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10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2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99 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97 篇 西南大学
  • 93 篇 四川大学
  • 90 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87 篇 广西科技大学
  • 84 篇 北京大学

作者

  • 62 篇 彭兆荣
  • 61 篇 陈炜
  • 48 篇 董迎春
  • 47 篇 徐杰舜
  • 35 篇 李富强
  • 30 篇 廖明君
  • 30 篇 王丹
  • 28 篇 赵巧艳
  • 27 篇 刘晓春
  • 24 篇 冯智明
  • 23 篇 马翀炜
  • 21 篇 文冬妮
  • 21 篇 高丙中
  • 19 篇 秦红增
  • 18 篇 王伟杰
  • 18 篇 郑慧
  • 18 篇 黄永林
  • 18 篇 董晓萍
  • 17 篇 张经武
  • 17 篇 万辅彬

语言

  • 9,18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918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衰变迁的地缘环境探析
收藏 引用
新丝路学刊 2024年 第1期 109-122+219-220页
作者: 葛红亮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经数朝,其间兴衰鲜明,沿线地缘形势与安全保障也有明显变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期,沿线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这主要依赖开放、互惠互利的区域性经贸往来关系,依仗沿线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动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共创共享共情:传统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作者: 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以时间为轴心的生活制度,它规约各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记忆各族民众的生活历史,凝结各族民众的生活情感,彰显共有家园理念和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各民族文化坐标。传统节日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时空,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民族互嵌与文化传承:大理鹤庆县新华村银匠的流动生活与技艺互融
收藏 引用
民族论坛 2024年 第1期 83-92页
作者: 王星星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银匠的流动生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例证。异乡的流动生活,磨炼出了新华村银匠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品格。以谋取生计为目的的经济互嵌,以及在技艺互融方面形成的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中国长江博物馆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24年 第7期 17-25页
作者: 傅才武 李高峰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 武汉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 详细信息
来源: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桥陵文化符号的IP角色设计开发策略与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 2024年 第10期45卷 202-212,235页
作者: 刘凯雄 周天一 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南宁530000
目的近几年,各个行业都极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IP,用于传播文化和提升经济。桥陵作为关中唐十八陵中的佼佼者,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IP可开发内容,但存在知名度较低、文化遗产破坏较严重等问题,为促进桥陵文化再生,提出了几点关于IP角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基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视角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24年 第2期 27-36页
作者: 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北京100081
中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是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果,包含从区域到国家的不同认同层次,包含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俗生活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基础,多民族民俗传统赓续中华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生命体的生活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化基因的逻辑进路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51卷 130-136页
作者: 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北京100081
文化基因是由自然生境、历史语境和创造主体等共同构成的文化生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理念的中华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个人、社群、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等层次聚类,并以谱系性方式实现相互嵌套共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部”诗写的三个维度——以马行诗集《无人区的卡车》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写作 2024年 第3期44卷 74-81页
作者: 董迎春 温天强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西部“无人区”是马行创作的主要背景,他从景观的西部、隐喻的西部、超验审美话语的西部三个维度阐述了文学地理视域下西部空间与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依存关系。西部不仅是创作的来源,更是一种影响作品的机制。马行的诗歌在地理现实与审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粤西诗载》中的广西文学景观书写
收藏 引用
歌海 2024年 第1期 43-49页
作者: 吕忠山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粤西诗载》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上至秦汉,下至明末。从文学景观视角来看,《粤西诗载》所收录诗歌的空间建构,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一方面,《粤西诗载》关于山、水、岩洞的描绘,构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图额·兽形龙·人形龙:论壮族神话中龙形象的嬗变
收藏 引用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 第2期37卷 27-34页
作者: 梁雷 李富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广西南宁530006
神话故事是由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而产生的。在壮族神话故事中,龙的形象经历了从图额到以恶龙、妖龙为主的兽形龙,再到以龙女为主的人形龙的嬗变过程。通过对该变化过程的解读,发现壮族神话中龙形象的嬗变与壮族社会生产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