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671 篇 期刊文献
  • 1,826 篇 学位论文
  • 78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008 篇 文学
    • 3,90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016 篇 新闻传播学
    • 1,406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274 篇 法学
    • 1,72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077 篇 社会学
    • 894 篇 政治学
    • 382 篇 民族学
    • 260 篇 法学
  • 2,693 篇 教育学
    • 1,167 篇 教育学
    • 29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60 篇 体育学
  • 1,959 篇 哲学
    • 1,957 篇 哲学
  • 1,826 篇 艺术学
    • 90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72 篇 美术学
    • 200 篇 艺术学理论
    • 160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448 篇 历史学
    • 917 篇 中国史
    • 388 篇 考古学
    • 165 篇 世界史
  • 1,154 篇 管理学
    • 512 篇 公共管理
    • 388 篇 工商管理
    • 13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3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51 篇 工学
    • 610 篇 建筑学
    • 228 篇 城乡规划学
  • 898 篇 经济学
    • 635 篇 应用经济学
    • 277 篇 理论经济学
  • 553 篇 医学
    • 20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84 篇 临床医学
  • 229 篇 理学
  • 40 篇 农学
  • 20 篇 军事学

主题

  • 297 篇 大学生
  • 188 篇 中国
  • 182 篇 马克思主义
  • 154 篇 文化研究
  • 136 篇 文化
  • 125 篇 新时代
  • 121 篇 中国共产党
  • 90 篇 乡村振兴
  • 89 篇 文化自信
  • 82 篇 传统文化
  • 75 篇 文学
  • 72 篇 创新
  • 69 篇 文学批评
  • 66 篇 广州
  • 63 篇 地域文化
  • 58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55 篇 思想政治教育
  • 55 篇 现代性
  • 54 篇 困境
  • 54 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机构

  • 1,372 篇 中山大学
  • 1,210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186 篇 广州大学
  • 841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74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70 篇 暨南大学
  • 526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516 篇 南京大学
  • 342 篇 北京大学
  • 31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08 篇 山东大学
  • 289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77 篇 武汉大学
  • 274 篇 浙江大学
  • 274 篇 复旦大学
  • 25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45 篇 四川大学
  • 24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3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23 篇 清华大学

作者

  • 114 篇 朱竑
  • 59 篇 孙九霞
  • 56 篇 龙其林
  • 47 篇 段吉方
  • 47 篇 李松
  • 46 篇 陶东风
  • 41 篇 蔡晓梅
  • 33 篇 王敏
  • 29 篇 孙毅
  • 25 篇 王宁
  • 24 篇 安宁
  • 24 篇 高小康
  • 24 篇 张颖
  • 23 篇 刘成纪
  • 22 篇 肖明华
  • 22 篇 曹伟
  • 21 篇 王瑞明
  • 20 篇 何言宏
  • 20 篇 庞好农
  • 19 篇 黎国韬

语言

  • 21,27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212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情动理论视角下的电影暴力美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 第4期42卷 32-42页
作者: 盖琪 林贵海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510006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电影是典型的“情动”艺术。从情动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暴力美学起源于后工业化的“电影身体”对于情动的强烈诉求——它旨在通过创造形式化的暴力影像,来激发观众瞬时性的情动反应,以此弥补后工业时代传统宏大叙事和个体化主人公在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史流脉、哲学根底与艺术范型:近年中国内地“身体喜剧电影”创作潮流考察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23年 第8期 52-60页
作者: 盖琪 刘佳洁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中国内地出现了“身体喜剧电影”的创作潮流。在历史层面上,身体喜剧电影既是对打闹喜剧电影流脉的延伸,也是对语言喜剧电影强势的制衡。在哲学层面,身体喜剧电影的本质诉求在于通过身体幽默表达人的悬置与物的僭越,并且延伸出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代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 2022年 第1期 26-34,M0003页
作者: 陶东风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广州510006
从代际角度考察当代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可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文艺学知识生产场中存在两支规模宏大的队伍:一支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文艺理论家群体,另一支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文艺理论家群体。从曼海姆建构的代际理论出发,对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献学功底与当代文学史教学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9期 25-26页
作者: 李建立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近些年兴起的当代文学史料热潮得到不少学者的响应,也招致了一些批评。这些批评包括史料研究的思想性不够,忽视了作品的审美、情感维度,对作家的灵魂世界乏缺探究,让文学研究陷入二流的甚至不入流的历史研究等。对于这些批评,已经有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鲁迅颠覆了国民性话语么?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9年 第2期39卷 36-48页
作者: 陶东风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本文通过回应贺玉高的《国民性论争与当代知识界的二元对立思维》一文,并结合对刘禾的国民性话语批判的再批判,阐发了对国民性论争的最新看法。首先,本文回应了贺玉高关于刘禾没有批评鲁迅的说法,指出刘禾反复强调传教士国民性话语对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理分析与解构主义的视野融合——论卡鲁斯的创伤文学批评理论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23年 第8期 142-151,178页
作者: 陶东风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006
卡鲁斯的创伤文学批评理论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又融入解构主义的视角,在创伤文学批评领域影响极大。现代创伤概念强调:不同于有意识地得到控制的叙述记忆,创伤记忆没有被意识、理性、认知与叙述框架整合,这种本真性使其具有直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抗疫剧中的创伤修复与记忆建构——以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 2021年 第2期 34-39页
作者: 张雪珊 李建立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抗疫剧《在一起》是国家意识形态参与的一项有组织性和公共性的仪式活动,演员和观众通过身体操演参与其中;剧集中呈现的诸多具有仪式性和象征性的表达形式积淀着传统文化基因和集体价值观念,这也是演员和观众与之产生情绪共鸣的重要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罪感、疾病与创伤记忆书写——重读《认罪书》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1年 第1期 150-156页
作者: 吕鹤颖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认罪书》带有潜在的伦理倾向,以显性、隐性两个叙事文本想象性地书写了历史中的罪责与创伤,并以泛化的罪感叙事在道德维度上展开对个体罪与责的审判与追问。同时,小说将过去的创伤历史意味深长地以癌症与死亡的形式重返当下,在因果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当代文学史分期讨论中的几个“心结”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1年 第2期 77-80页
作者: 李建立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一与文学研究中常见的对于起讫点的讨论不同,对于当代文学史"下限"问题的关注可能还连带着一些别的考虑。首先毋庸讳言的是,当代文学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多少是有一点焦虑的,即当代文学史是否可以如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那样,有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躺平:加速社会青年代际的感性减速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21年 第12期 22-24页
作者: 吕鹤颖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在进入数字科技时代之后,社会文化与人的日常生活在整体上都被干脆利落地捆绑上了加速的列车,使得当下的青年文化发展出一种围绕加速度展开的特征。各种时新的概念纷至沓来,还没搞明白意思就陈旧了,时兴的衣服还没穿两次就过时了,在被...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