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7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9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0 篇 法学
    • 113 篇 民族学
    • 2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9 篇 社会学
    • 9 篇 政治学
    • 3 篇 公安学
    • 1 篇 法学
  • 21 篇 教育学
    • 18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7 篇 管理学
    • 14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15 篇 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2 篇 历史学
    • 10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7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主题

  • 32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 26 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 26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
  • 15 篇 中华民族
  • 6 篇 乡村振兴
  • 6 篇 民族地区
  • 5 篇 交往交流交融
  • 5 篇 心理途径
  • 5 篇 国家认同
  • 4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4 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4 篇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4 篇 中华文化
  • 3 篇 共同体
  • 3 篇 边民互市
  • 3 篇 自在
  • 3 篇 民族教育
  • 3 篇 边疆发展
  • 3 篇 培育基地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机构

  • 105 篇 兰州大学
  • 28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5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4 篇 兰州理工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呼伦贝尔学院
  • 4 篇 贵州民族大学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
  • 3 篇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 2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2 篇 伊犁师范大学
  • 2 篇 西北政法大学
  • 2 篇 北方民族大学
  • 2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2 篇 甘肃政法大学
  • 2 篇 三亚学院
  • 2 篇 西藏大学
  • 2 篇 贵州大学
  • 2 篇 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30 篇 李静
  • 27 篇 徐黎丽
  • 11 篇 常进锋
  • 6 篇 李正元
  • 6 篇 于洁茹
  • 4 篇 杨立霞
  • 4 篇 周传斌
  • 4 篇 强健
  • 4 篇 周真刚
  • 3 篇 张延清
  • 3 篇 顾超
  • 3 篇 王琦
  • 3 篇 武沐
  • 3 篇 万明钢
  • 3 篇 何逍年
  • 3 篇 高承海
  • 3 篇 许淇星
  • 3 篇 东宇轩
  • 3 篇 候玉婷
  • 3 篇 刘继杰

语言

  • 19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华民族基础性稳定性结构的深层逻辑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 第6期43卷 28-34页
作者: 李静 侯小富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得以稳态延续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华民族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体现在各民族共创的5000年中华文明史之中,“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为其提供稳...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边境口岸区域牧民非牧化探析——以新巴尔虎左旗巴音塔拉嘎查为例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 第3期43卷 120-127页
作者: 徐黎丽 乌日丽格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随着内蒙古边境牧区现代化发展,以牧为本的牧民由静态、同质性、单一身份的牧民群体向流动性、异质性、多元性的非牧化方向分化和发展。其中,牲畜结构从五畜齐全向大畜增长、小畜减少的转变是牧民非牧化的潜在表现;牧民兼业或从事其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含义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 2021年 第1期47卷 52-60页
作者: 徐黎丽 韩静茹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目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这种局面不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 第3期43卷 89-95页
作者: 东宇轩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凸显和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互嵌交融:论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结构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 第6期43卷 42-48页
作者: 马小莉 黎琴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我国各民族共同空间结构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并发展着中华民族,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中华民族在“互嵌交融”的状态中呈现同质性一体性的结构特征。文章以杨建新先生“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华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华民族结构的多元聚合性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 第6期43卷 35-41页
作者: 刘继杰 高恩召 赵琛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表现出多元性、交融性与聚合性的基本结构特点。其中,多元性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基础,而交融性则将多元性有机整合于同一体系中,使各民族紧密互联,并逐渐汇聚为统一的文明体系,使中华民族表现出聚合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哈边境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风险防控问题探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 第2期42卷 70-76页
作者: 韩静茹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00
全球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以来,中哈边境口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口岸功能仍承担着联通欧亚、实现物流运输西进东出的重任。面对周边国家疫情的严峻态势、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口岸持续上升的货运压力以及口岸防疫压力的不断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陆地边境护边员职业化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3期40卷 111-119页
作者: 徐黎丽 许浩东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20
从技能标准、制度化管理、劳动关系契约、行为规范及培训等职业化标准来看,中国陆地边境护边员半职业化趋势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定期发放补贴、规范的职业化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执勤、日常农牧商生计与巡边相结合等方面。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类型、互构与中华一体:谷苞农牧区位关系论及其价值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22年 第3期 47-57页
作者: 李正元 王卫东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730000
农牧区长期并存和相互促进是中国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华一体离不开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主体参与和贡献。我们不应从农业中心立场或草原中心立场来认识中国,而应从实际经验出发来洞察区位内和区位间的复杂关联。谷苞结合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作用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21年 第4期 41-49页
作者: 徐黎丽 杨立霞 兰州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兰州730000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认知表达、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之一。这一内涵就是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具体表现为山河依恋、家国情怀和中国心。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作用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