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8,868 篇 期刊文献
  • 7,998 篇 学位论文
  • 1,54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8,4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0,153 篇 艺术学
    • 56,859 篇 美术学
    • 6,891 篇 艺术学理论
    • 3,10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70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9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0,503 篇 历史学
    • 7,770 篇 中国史
    • 2,911 篇 考古学
  • 8,787 篇 教育学
    • 5,196 篇 教育学
  • 5,899 篇 工学
    • 2,539 篇 建筑学
    • 690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49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18 篇 机械工程
    • 30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90 篇 林业工程
    • 27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5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34 篇 城乡规划学
  • 4,562 篇 文学
    • 2,124 篇 新闻传播学
    • 2,0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955 篇 法学
    • 1,459 篇 民族学
    • 489 篇 社会学
    • 47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44 篇 政治学
  • 2,544 篇 哲学
    • 2,434 篇 哲学
  • 1,025 篇 经济学
    • 905 篇 应用经济学
  • 770 篇 管理学
    • 229 篇 工商管理
    • 21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66 篇 公共管理
  • 203 篇 理学
  • 147 篇 农学
  • 81 篇 医学
  • 20 篇 军事学

主题

  • 3,512 篇 中国画
  • 2,076 篇 书法
  • 2,030 篇 中国
  • 1,791 篇 艺术
  • 1,565 篇 书法艺术
  • 1,543 篇 中央美术学院
  • 1,533 篇 艺术家
  • 1,384 篇 山水画
  • 1,215 篇 创新
  • 1,154 篇 艺术创作
  • 1,110 篇 传统文化
  • 1,107 篇 协会会员
  • 997 篇 绘画
  • 947 篇 美术教育
  • 925 篇 当代艺术
  • 882 篇 作品
  • 775 篇 美术学院
  • 753 篇 油画
  • 740 篇 民间美术
  • 698 篇 美术

机构

  • 9,093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4,908 篇 中央美术学院
  • 2,939 篇 西安美术学院
  • 2,505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2,463 篇 清华大学
  • 2,145 篇 四川美术学院
  • 1,786 篇 湖北美术学院
  • 1,457 篇 广州美术学院
  • 1,424 篇 天津美术学院
  • 1,412 篇 中国美术家协会
  • 1,369 篇 鲁迅美术学院
  • 1,337 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1,196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1,187 篇 上海大学
  • 1,089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808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77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59 篇 山东艺术学院
  • 75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752 篇 中国书法家协会

作者

  • 130 篇 邵大箴
  • 124 篇 陈池瑜
  • 120 篇 范迪安
  • 105 篇 许江
  • 90 篇 祝帅
  • 65 篇 吴卫
  • 45 篇 张颖
  • 44 篇 李明
  • 44 篇 彭兆荣
  • 43 篇 吴为山
  • 42 篇 马宁
  • 41 篇 李晓军
  • 38 篇 李倍雷
  • 38 篇 刘宗超
  • 37 篇 张杰
  • 35 篇 陈晨
  • 35 篇 刘佳
  • 35 篇 薛永年
  • 32 篇 王文娟
  • 32 篇 刘曦林

语言

  • 98,404 篇 中文
  • 9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984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看山觉行——以传统人文智性重构当代山水画本体精神
收藏 引用
美术 2022年 第8期656卷 15-20页
作者: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山水画是自然观照下的生命体验过程,以人文关怀为精神依托,以本体自觉为笔墨迹化。本文通过文人山水画的图式表征,从独立品格和社会属性的自觉与他觉、自律与他律的行为轨迹中,发掘艺术语言的生成本源和必然联系,剖析文人画家的心境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震坚《井冈山的斗争》绘画语言分析
收藏 引用
美术 2023年 第2期 52-55页
作者: 王曦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李震坚的《井冈山的斗争》堪称划时代意义的主题性人物画。本文首先以中国美术学院藏《井冈山的斗争》为切入点,着重从作品人物形象的动态设计、笔墨语言特征,以及背景空间氛围的营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与浙江美术馆藏版本的比较来论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传统人物画“不平之平”的空间形态
收藏 引用
美术 2022年 第6期654卷 113-119页
作者: 孙光莹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空间处理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不同门类的绘画门类中,空间处理方式又不尽相同,其中,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空间呈现出“不平之平”的基本形态,融应物象形之“不平”与经营位置之“平置”为一体,构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2年 第9期 110-110,113,115-117页
作者: 刘丛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玺印原本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信物,至宋元成为艺术品类.随着金石学兴起,朴学家又以训诂考据规范其学术品格.黄宾虹自幼癖好金石,搜集古印,编成谱录贯;梳理印学,积稿盈尺;考释古文,辨析六书义理,初求识字,究极丹青,更以金石贯通书画,以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长沙窑诗文壶书法研究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3年 第10期 199-203页
作者: 陈量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书法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唐长沙窑诗文壶上的书法,由于其特殊的书写状况,如民窑书手的身份、书写后还需进行上釉烧制的工艺程序、作为商品装饰的书法的社会属性以及书法文本的诗学机制等,使其与历史上其他经典书法产生区隔,成为艺术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守局与破局--转型期中国画专业的招培一体化建设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 2022年 第8期 22-24页
作者: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目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艺科”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美术学学科下的中国画专业方向,如何在招培一体化的育人理念中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立场,赓续学科长期积累的传承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以传统之理法开自我之生面——重构文脉赓续中的当代山水精神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 2023年 第3期 26-27页
作者: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因之学,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和生成轨迹,在漫长的源流演变中依存不同时代的社会属性和人文智性而构建起独特的文化本质与内涵,而每一个群体的流变过程始终离不开独立个体意识的参与和作用。可以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道“非连续性”的特殊风景——徐生翁其人其书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1年 第10期 93-101页
作者: 陈量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在近现代书法史上,徐生翁其人其作溢出了常规,成为一道"非连续性"的特殊风景。本文通过对徐生翁与近现代思想关联的考察,以思想史与书法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剖析,来呈现一个不同凡响的思想型的书家的探索和风貌,及其书法中体现出的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张裕钊的教育思想与书风转捩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4年 第2期 161-167页
作者: 范功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书法艺术学院
作为一代教育家和晚清碑学的代表书家,张裕钊身上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西学对中学造成冲击的背景下,教育家的思想理念与其书法实践之间的互相影响。张裕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调“通经致用的学问”,反对“拘守旧故”的陋习,其明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遒逸卓然——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探析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 2020年 第3期 68-73页
作者: 张大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后赤壁赋图》是乔仲常的代表作品,该作以苏轼《后赤壁赋》为引,画面丰富且生动,面貌犹取前人但风格自秉。整幅画作更显“清”与“逸”。尤其是“逸”,在中国绘画史上更为难得。从这个角度来看,乔仲常推动了中国山水画多方向的发展,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