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31 篇 期刊文献
  • 75 篇 学位论文
  • 3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4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1 篇 管理学
    • 101 篇 工商管理
    • 100 篇 公共管理
    • 5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62 篇 文学
    • 15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02 篇 新闻传播学
  • 240 篇 理学
    • 127 篇 地理学
    • 61 篇 生态学
    • 29 篇 生物学
  • 212 篇 教育学
    • 183 篇 教育学
  • 212 篇 历史学
    • 170 篇 中国史
    • 69 篇 考古学
  • 189 篇 工学
    • 4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3 篇 城乡规划学
    • 29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3 篇 建筑学
  • 159 篇 法学
    • 61 篇 民族学
    • 56 篇 社会学
    • 23 篇 政治学
    • 19 篇 法学
  • 154 篇 医学
    • 66 篇 临床医学
    • 3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0 篇 中西医结合
    • 27 篇 中医学
  • 151 篇 经济学
    • 124 篇 应用经济学
    • 32 篇 理论经济学
  • 76 篇 农学
    • 4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70 篇 艺术学
    • 43 篇 美术学
  • 48 篇 哲学
    • 48 篇 哲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122 篇 西藏
  • 30 篇 中国
  • 29 篇 人文地理学
  • 28 篇 人文地理
  • 25 篇 青藏高原
  • 21 篇 西藏自治区
  • 18 篇 藏族
  • 18 篇 对策
  • 14 篇 地理教学
  • 14 篇 地理环境
  • 13 篇 中国地理学会
  • 13 篇 地理
  • 13 篇 高原
  • 12 篇 乡村振兴
  • 12 篇 历史地理
  • 11 篇 人类活动
  • 11 篇 地理分布
  • 11 篇 高原地区
  • 11 篇 发展
  • 11 篇 地名

机构

  • 196 篇 西藏大学
  • 73 篇 西藏民族学院
  • 72 篇 西藏民族大学
  • 40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6 篇 西藏农牧学院
  • 2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3 篇 《西藏人文地理》编...
  • 20 篇 西南大学
  • 17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7 篇 北京大学
  • 17 篇 复旦大学
  • 16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14 篇 西藏军区总医院
  • 1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4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 11 篇 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0 篇 娘吉加
  • 10 篇 《西藏人文地理》杂...
  • 8 篇 明庆忠
  • 8 篇 兰鹏
  • 8 篇 杨林生
  • 8 篇 刘天平
  • 7 篇 李永华
  • 7 篇 余成群
  • 6 篇 郭健斌
  • 6 篇 梁进社
  • 6 篇 郝文渊
  • 6 篇 巴桑
  • 6 篇 康龙丽
  • 6 篇 张英
  • 6 篇 陈静
  • 6 篇 李海蓉
  • 6 篇 王五一
  • 6 篇 巩艳红
  • 5 篇 西绕若登
  • 5 篇 李顺江

语言

  • 1,54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15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地球上最淡的海水在哪里
收藏 引用
中文自修 2024年 第Z1期 68-70页
作者: 陈珂玲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
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有差异的,存在着一定的变化。有一个科学问题,对所有人可称天经地义,但许多人却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是“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的咸来自于其含有相当数量的盐(35‰左右)。海水里能有如此多的盐,有两...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近代西藏私塾教育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 2011年 第4期 107-119,F0003页
作者: 索穷 西藏自治区文联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公元7世纪,随着藏文的出现,藏族教育由原始的口耳相传走向了文字。之后通过千百年的历史进程,藏族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较大发展变化。到20世纪上半叶时,传统的西藏教育基本分为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种方式。相比而言,私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晶--访藏族学者赤烈曲扎先生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 2014年 第2期 43-48页
作者: 赤烈曲扎 索穷 西藏大学 拉萨850000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拉萨850000
本文作者由于特殊的家庭出身和有关的成长经历,使我们了解到鲜为人知的旧西藏的汉族曾经在拉萨的生活,以及他们和当地人和睦相处并融合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一位知识分子为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作为"桥梁"式的学术经历。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味论”传统与新时代散文理论话语建构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2024年 第4期 192-204,248页
作者: 王兆胜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是一个宝藏,它重视趣味、人生味、文学味、地理味,既受到中国古代“味论”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探索创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是向西方看齐,并从诗歌、小说、戏剧这些受西方影响较大的文体获得理论资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藏珠峰地区乔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 第5期35卷 1205-1213页
作者: 李君 刘泽 王牌 杨睿 史丰鸣 邓杰 王国严 石松林 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成都610059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及其东缘人文地理研究中心 成都610059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青藏高原地区树木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对西藏乔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西藏珠峰地区乔松为对象,开展树木年轮采样与处理,采用修正的负指数函数法、区域曲线标准法和断面积增量法去除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林语堂的时空图景与文化理想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会科学版) 2024年 第3期74卷 141-149页
作者: 王兆胜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中国会科学杂志社 北京100026
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相比,林语堂的时空图景注重天、地、人、心,有时甚至呈现出超时空的神秘感与不可知论,显得异常广阔、壮观、博大、深厚,这在其地理时空、会时空、心理时空、精神时空中得以充分体现。林语堂的文化思想主要包括矛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公示
收藏 引用
新疆人文地理 2024年 第1期 96-96页
作者: 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社
为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保障新闻记者合法采访权益,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国新出发电〔2024〕2号)要求,现对本单位拟通过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公示如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果尔孜征战舞
收藏 引用
西藏人文地理 2019年 第3期 127-129页
作者: 周文强 罗洪忠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进入阿里普兰沿孔雀河西行,来到西岸的西德村。我们在西德村的拉德寺院落广场,见到了现年30岁的果尔孜征战舞者玉加次仁,他身披盔甲战服,精气神十足,显得特别英武。玉加次仁从小跳果尔孜征战舞,耳熏目染,如今是果尔孜征战舞的传承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 第4期37卷 672-685页
作者: 陈慧灵 杨雪珂 王振波 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205 长沙人工智能会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20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数字经济在新时代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帮助工业产业减排,以制定更精准的减排策略,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黄土高原传统农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及关键因素研究——以陕北佳县为例
收藏 引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24年 第5期39卷 1101-1118页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张惠卿 高岩辉 曹小曙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西安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西安710119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西安710128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