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和2023年的3月16日午后到3月17日凌晨贵州省均出现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在2次过程中相伴出现.利用多源资料对这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大气环境特征、雷达回波和云图演变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次强对流天气均为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强干冷空气从500 hPa侵入,在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下造成;2次过程均有冷池出流自西北向东南移,使得对流发展东移,冷池前沿的地面辐合线附近是主要降雹区域,冷池移动的前沿是雷暴大风发生的主要区域;2次过程的0~6 km风切变(shear of wind from 0 km to 6 km, SHR 6)大于20 m/s、0℃层湿球温度(wet blub zero, WBZ)高度在3~4 km、-20℃层高度在6~7 km、订正后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值超过1 500J/kg、整层为上干下湿的“倒喇叭口”型大气不稳定层结分布;700 hPa、850 hPa相对湿度梯度大值区和ΔT700-500、ΔT850-500梯度大值区叠加区可作为冰雹落区预报和预警的指标;2次过程中直径大于20 mm的冰雹均为孤立对流单体产生,且都具有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或弱回波、大于50 dBz的强回波质心特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