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 篇 工学
    • 2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矿业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理学
    • 6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36 篇 d—insar
  • 5 篇 开采沉陷
  • 4 篇 形变监测
  • 3 篇 形变
  • 3 篇 gps
  • 3 篇 ps
  • 3 篇 两轨法
  • 3 篇 地面沉降
  • 3 篇 insar
  • 2 篇 同震形变场
  • 2 篇 dem
  • 2 篇 沉陷监测
  • 2 篇 干涉纹图集
  • 2 篇 巴姆地震
  • 2 篇 失相干
  • 2 篇 形变测量
  • 2 篇 测量机器人
  • 2 篇 变形监测
  • 1 篇 老采空区
  • 1 篇 时间去相干

机构

  • 6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5 篇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
  • 4 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 3 篇 太原大陆裂谷动力...
  • 3 篇 山西省地震局
  • 2 篇 桂林工学院
  • 2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2 篇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 1 篇 山西省地震局大同...
  • 1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1 篇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
  • 1 篇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
  • 1 篇 北京卫星导航中心
  • 1 篇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
  • 1 篇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
  • 1 篇 山西省地震局临汾...
  • 1 篇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
  • 1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 1 篇 九州大学

作者

  • 5 篇 季灵运
  • 3 篇 刘瑞春
  • 3 篇 邓喀中
  • 2 篇 张景发
  • 2 篇 陈炳乾
  • 2 篇 刘晓菲
  • 2 篇 王江涛
  • 2 篇 郭小方
  • 2 篇 汪云甲
  • 2 篇 宁亚灵
  • 2 篇 夏元平
  • 2 篇 王艳
  • 2 篇 刘圣伟
  • 2 篇 葛大庆
  • 2 篇 吴友平
  • 2 篇 范洪冬
  • 2 篇 王磊
  • 1 篇 刘智荣
  • 1 篇 邹积亭
  • 1 篇 朱勇

语言

  • 3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D—InSAR"
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d-insar技术的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
收藏 引用
煤矿安全 2012年 第8期43卷 207-209页
作者: 刘晓菲 邓喀中 薛继群 陈炳乾 王江涛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利用某高速采空区的ALOS卫星6景PALSAR数据,采用二轨差分干涉处理的数学模型,在完成图像的配准、重采样、去除地形相位、滤波和相位解缠之后,获取了高速公路采空区d-insar条带变形时间序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将insar数据进行改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d-insar监测老采空区残余变形的试验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 2014年 第3期39卷 467-472页
作者: 刘晓菲 邓喀中 范洪冬 王江涛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
d-insar技术在区域地表微小形变监测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相位梯度变化比较大的老采空区变形监测方面研究较少。在介绍差分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有较高距离向分辨率的8景PAL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于d-insar技术和SVR算法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5期43卷 880-886页
作者: 陈炳乾 邓喀中 范洪冬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
针对传统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且两者无法实现集成化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进行开采沉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相结合进行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最终实现开采沉陷监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d-insar技术在大范围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 2010年 第4期31卷 1337-1344页
作者: 王桂杰 谢谟文 邱骋 江崎哲郎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九州大学环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对大面积自然山区进行高精度的滑坡灾害监测一直是我国及其它地质灾害频发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d-insar技术是近年来微波遥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理论上可以以厘米甚至更高的精度对连续大面积的微小地面活动进行监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利用d-insar技术研究临汾水准巨幅形变异常
收藏 引用
山西地震 2012年 第1期 24-27页
作者: 刘瑞春 季灵运 韩胜 荆红亮 宁亚灵 山西省地震局 山西太原030021 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太原030021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山西省地震局大同中心地震台 山西大同037000 山西省地震局临汾中心地震台 山西临汾041000
通过d-insar技术获取了临汾水准两次巨幅形变异常期间的区域垂直形变场,结果显示:2009年2月20日至2009年10月23日,临汾水准所在的龙祠区域无明显变形,临汾市区南部出现的10~20mm的下沉区域为周边密集分布的多个电厂大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利用d-insar和AZO技术获取Bam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
收藏 引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年 第6期29卷 40-44页
作者: 季灵运 许建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西安710054
基于升降轨道EnvisatASAR影像,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Mw6.5地震的同震雷达视线向形变场,同时利用方位向像素偏移技术获取了降轨的同震方位向偏移量,然后计算得到了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以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矿区地表沉陷的d-insar监测方法
收藏 引用
金属矿山 2017年 第10期46卷 23-27页
作者: 李楠 王磊 池深深 魏涛 吕挑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基于两景ALOS PALSAR影像,利用d-In SAR技术,获取了2007-12-10—2008-01-25时段某矿区的地表沉降形变场。然后采用d-In SAR监测值,提取该回采时期矿区工作面超前影响角,并与实测数据求取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d-In SAR技术求取工作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钱营孜煤矿地表沉陷的d-insar监测
收藏 引用
金属矿山 2011年 第3期40卷 105-107,111页
作者: 闫建伟 汪云甲 陈国良 朱勇 陈玉平 殷照元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以安徽恒源煤电(皖北)的钱营孜煤矿为试验区,利用两景L波段的ALOS PALSAR影像,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该矿区在2010年1月13日到2月28日间的地面沉陷信息,并与同一时期该矿区地面监测站所获取的沉降变形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区沉陷监测
收藏 引用
金属矿山 2014年 第11期43卷 151-155页
作者: 姚丹丹 吴侃 何强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时间集中、形变量大,使得基于d-In SAR技术的煤矿区沉陷监测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很难获取准确的地表沉陷信息。为使d-In SAR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煤矿区沉陷监测,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技术处理了多景Radar Sat-...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d-insar与PS-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地质学刊 2010年 第3期34卷 289-294页
作者: 朱叶飞 于军 武健强 吴曙亮 李向前 张景发 罗毅 苏一鸣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18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10008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极具应用潜力的手段,特别是d-insar和PS-insar技术在对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d-insar和PS-insar方法分别应用于苏州地区地面沉降量的计算,并将两种方法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