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法学
    • 7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4 篇 黥刑
  • 2 篇 犯罪记录
  • 2 篇 社会治理
  • 2 篇 前科
  • 2 篇 刑罚
  • 2 篇 象刑
  • 1 篇 建筑材料
  • 1 篇 吴王
  • 1 篇 时见
  • 1 篇 夏王朝
  • 1 篇 戴枷刑
  • 1 篇 墨刑
  • 1 篇 开皇律
  • 1 篇 黥面
  • 1 篇 奴隶制国家
  • 1 篇 张萱
  • 1 篇 中国法律史
  • 1 篇 商周时代
  • 1 篇 侮辱性
  • 1 篇 黥为城旦

机构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1 篇 渤海大学

作者

  • 2 篇 吴尚聪
  • 1 篇 魏家川
  • 1 篇 尉琳
  • 1 篇 戴羽
  • 1 篇 吴洪琳
  • 1 篇 杨昌平
  • 1 篇 李建珍
  • 1 篇 傅昌泽
  • 1 篇 张喜秀
  • 1 篇 聊公
  • 1 篇 张勇
  • 1 篇 范富
  • 1 篇 许石林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黥刑"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黥刑散考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3期26卷 97-104页
作者: 傅昌泽
,古代五之一。其法是“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即在面部或人体其它部位刺字或刻一个印记,用墨涂黑。作为一种侮辱性记号,故又异称为“墨”。 一、黥刑之历史嬗变 黥刑始于我国原始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过程之中,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黥刑的演变及在宋代的发展
收藏 引用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10卷 20-22页
作者: 范富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兰州730070
黥刑起源于三代之前的古老部落——苗族。而后经过历代王朝的承袭,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与其他种结合使用的复合。汉文帝十三年废除肉后,虽历代律中再无黥刑之设,但黥刑之用却从未间断。至宋代,黥刑演变成了更加残酷的"刺配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秦汉之际的黥刑论述
收藏 引用
城市地理 2015年 第1X期 208-209页
作者: 张喜秀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然而,在这一重要的时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罚制度,封建的社会必然会有严重的不能被人所接受的罚。当时就有这样的一种罚——黥刑,本文在借鉴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分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身体的重塑及其意味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4年 第2期 152-154页
作者: 魏家川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089
人们曾简单地把身体视为器官的共时性集合物。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器官和感觉都是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身体的认识和看法,一直是不同时期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的赋形、传意与释义,渗透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夏附加考探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 2014年 第4期 74-79页
作者: 戴羽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西夏附加主要包括籍没、罚金黥刑、戴枷,是西夏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籍没、铁枷适用范围较广,用较重;黥刑以刺字大小区分罚轻重,较有特色;西夏无罚铜,但罚马发达且与减赎罪制度相结合,为罚畜立法之首创,具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代性、社会控制与犯罪记录制度:犯罪记录的谱系学考察
收藏 引用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2021年 第6期 85-97页
作者: 吴尚聪 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合规研究中心
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存在着三种形态:其一,是中国古代作为罚之一种的黥刑制度,这是一种针对肉体的低效惩罚;其二,是体现了现代权力规训技术的《法》第100条"前科报告制度",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非制度化的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聊公案·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一)——神判法: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收藏 引用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1年 第4期 63-64页
作者: 聊公
一日,聊公读西哲孟德斯鸠之《论法的精神》,至第三十一章,有云:"我们应当用法律去阐明历史,用历史去阐明法律。"乃抚掌大笑曰:此言得之!孟氏得之,毕竟是西洋的东西。聊公决心用自己一支如椽大笔,挑拣历史上几个或真或假的公案,来聊上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宋时见火不救要判
收藏 引用
时代人物 2016年 第5期 110-113页
作者: 杨昌平
4月14日,广州一民宅起火造成一人死亡,但一段死者去世前在阳台火海中呼救的42秒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在线上线下引发广泛争议。回到古代,这样的行为可就麻烦大了,官家很愤怒,后果很严重。唐宋法律规定,见到火起,须及时告知邻近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人的体风气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 2001年 第1期 60-61页
作者: 吴洪琳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人体上刻花纹或文字的风俗 ,其中以唐代风气最盛。这种风俗受多种文化和习俗影响 ,渐渐形成。比如西周时期的黥刑 ,当时在罪犯的脸上先刺上字 ,然后再涂上墨 ,使字体醒目 ,作为罪犯的标识 ,并罚其守门。此外 ,在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小惩而大诫”的深意
收藏 引用
月读 2015年 第12期 80-82页
作者: 许石林
进入深秋,某地为了整治田间焚烧秸秆问题,制定了整治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村干部。于是,各种言词狠戾又搞笑的标语,张挂于乡村,其词滑稽,令人喷饭。焚烧产生浓烟,的确不好,可以从农民手里购买秸秆,转化成可燃烧气体,再卖给农民,不仅无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