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14 篇 马儒翰
  • 3 篇 鸦片战争
  • 3 篇 马礼逊
  • 2 篇 袁德辉
  • 2 篇 民俗画
  • 2 篇 欧美汉学
  • 2 篇 翻译政治
  • 2 篇 南京条约
  • 2 篇 中国民间信仰
  • 2 篇 翻译人才培养
  • 2 篇 英华书院
  • 2 篇 符箓
  • 1 篇 19世纪上半叶
  • 1 篇 对华交涉
  • 1 篇 商务监督
  • 1 篇 书刊评介
  • 1 篇 语词集
  • 1 篇 著者
  • 1 篇 文化交流
  • 1 篇 中国

机构

  • 4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广州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聊城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4 篇 王宏志
  • 3 篇 谭树林
  • 2 篇 施晔
  • 2 篇 贾永梅
  • 2 篇 胡其柱
  • 1 篇 尚且
  • 1 篇 黄怡
  • 1 篇 周振鹤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马儒翰"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新见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品看马儒翰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汉学 2022年 第4期 70-78,200页
作者: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以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发现的汉学家马儒翰旧藏民俗画及道家符箓为基础,阐述氏从图像资料入手分类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方法,剖析他在这一领域的开创之功及其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进而综述氏之后西方汉学界的相关研究,展现19世纪末20...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翻译的政治:马儒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 2010年 第4期 86-90,101页
作者: 胡其柱 贾永梅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讲师北京100872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都存在语言沟通的难题。但是,英方由于聘用马儒翰等人担任翻译,有效解决了政治沟通和情报收集等问题。他们充分借助马儒翰等人的中文知识,作出了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安排。而反观中方,林则徐之后的几个主帅,出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英华书院与晚清翻译人才之培养——以袁德辉、马儒翰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安徽史学 2014年 第2期 63-72页
作者: 谭树林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210093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华书院,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亦颇有成就,袁德辉和马儒翰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者:袁德辉成为林则徐翻译班子重要成员,马儒翰则担任英方首席翻译。他们以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施加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翻译的政治:马儒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收藏 引用
中国近代史 2010年 第8期 86-90,101页
作者: 胡其柱 贾永梅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都存在语言沟通的难题。但是,英方由于聘用马儒翰等人担任翻译,有效解决了政治沟通和情报收集等问题。他们充分借助马儒翰等人的中文知识,作出了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安排。而反观中方,林则徐之后的几个主帅...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从新见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品看马儒翰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
收藏 引用
宗教 2023年 第2期
作者: 施晔
本文以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发现的汉学家马儒翰旧藏民俗画及道家符箓为基础,阐述氏从图像资料入手分类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方法,剖析他在这一领域的开创之功及其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进而综述氏之后西方汉学界的相关研究,展现19世纪...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礼逊父子在粤交涉活动述略(1807-1843)
马礼逊父子在粤交涉活动述略(1807-1843)
收藏 引用
作者: 黄怡 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礼逊正式踏入中国内陆的土地。在初登广州之时,由于当时清政府所实行的“广州体制”与禁教政策,以及澳门葡萄牙人与天主教传教士的敌视,礼逊作为一名与贸易事宜无关的传教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是不被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英华书院与晚清翻译人才之培养
收藏 引用
中国近代史 2014年 第6期 63-72页
作者: 谭树林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华书院,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亦颇有成就,袁德辉和马儒翰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者:袁德辉成为林则徐翻译班子重要成员,马儒翰则担任英方首席翻译。他们以其翻译作为对晚清中外关系乃至中外文化交流施...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律劳卑与无比:人名翻译与近代中英外交纷争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2013年 第5期34卷 23-28,128页
作者: 王宏志 香港中文大学
本文透过梳理原始史料,分析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John Napier名字的翻译问题。当时的行商把他的名字翻成"律劳卑",引来Napier的不满,甚至向英国政府报告,几乎惹起一场外交风波。实际上,英方译者礼逊及马儒翰早已提供了正式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京条约》中“领事”翻译的历史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翻译 2015年 第3期36卷 31-41,128页
作者: 王宏志 香港中文大学
本文尝试证明马儒翰在《南京条约》中以"领事"一词翻译Superintendent并非误译,而是有其历史原因,且是自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贸易垄断权结束、英国派遣商务监督到来后发展而来的合理翻译。由此,本文期望能以一具体个案来说明历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红江”到“香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对Hong Kong的翻译
收藏 引用
东方翻译 2015年 第3期 40-47页
作者: 王宏志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翻译研究中心
本文从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夕对“香港”不同的理解人手,考证英国人自19世纪初对HongKong的翻泽,确定他们最初是把HongKong译为“红江”的,当中的理解与长期以来所认为“香港”因香木出口而得名迥然不同,并由此解释为什么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