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文学
    • 1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22 篇 风雅正变
  • 4 篇 温柔敦厚
  • 3 篇 《孔子诗论》
  • 3 篇 诗教
  • 3 篇 正变
  • 2 篇 贞观时期
  • 2 篇 质文代变
  • 2 篇 吟咏情性
  • 2 篇 美刺比兴
  • 2 篇 四始六义
  • 2 篇 《毛诗序》
  • 1 篇 郑玄
  • 1 篇 历史话语
  • 1 篇 中国古代诗学
  • 1 篇 贡献
  • 1 篇 六朝
  • 1 篇 《诗》上海博物馆
  • 1 篇 政治思想体系
  • 1 篇 复古论
  • 1 篇 儒家文学观

机构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江南大学
  • 1 篇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 1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1 篇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1 篇 大连大学
  • 1 篇 宝鸡文理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扬州新华中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刘冬颖
  • 2 篇 刘文忠
  • 2 篇 侯敏
  • 2 篇 杨晖
  • 1 篇 乔晓培
  • 1 篇 戴蓥
  • 1 篇 吴冰妮
  • 1 篇 张立敏
  • 1 篇 聂永华
  • 1 篇 张毅
  • 1 篇 王少良
  • 1 篇 郑晨寅
  • 1 篇 陈桐生
  • 1 篇 陈伯海
  • 1 篇 权雅宁
  • 1 篇 王卫星
  • 1 篇 厉运伟
  • 1 篇 姜维枫

语言

  • 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风雅正变"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经之道”与“史之迹”:清代中期的“风雅正变”论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 2024年 第1期 120-127页
作者: 厉运伟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自朱自清先生判分正为“风雅正变”与“诗体正”,学界关于正的研究遂歧为两途,而不复措意于汉代以后的“风雅正变”之论说。“风雅正变”本为经学话语,它导源于《毛诗序》,至郑玄而具备规模,在内部构成上遵循着价值主导、史事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正系乎时”——论叶燮对汉儒“风雅正变”的原创性阐释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3期37卷 75-81页
作者: 杨晖 江南大学文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汉儒提出的"风雅正变"是正思想诗学转向的关键点,也是诗学中正观念的源头。历代诗论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一源头,但是,清初诗论家叶燮超越了这种延续。他不拘泥于传统,回到原典,重新审视汉儒学说,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在思考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1期67卷 107-116页
作者: 姜维枫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温柔敦厚”诗学生成于“华夷之辨”思想张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春秋末期。《诗三百》“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雅”存焉。对于“温柔敦厚”诗学,后世倡导者有之,突破者有之。明清易代,中原板荡,华夷易处,遗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风雅正变说”溯源——从朱自清《诗言志辨》说起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3年 第8期 136-140页
作者: 陈桐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风雅正变是《毛诗序》提出的重要诗学理论。朱自清在《诗言志辨.正》中认为,风雅正变说是受六气正的分别和天象正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刘向《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诗妖说"的直接影响。此说值得商榷。孔孟关于坚持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毛诗序》风雅正变论辨析
收藏 引用
武陵学刊 2015年 第6期40卷 65-73页
作者: 王卫星 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275
《诗经》是古代认可度最高的诗体正源头,《毛诗序》提出的《诗经》风雅正变理论堪称诗体正观的奠基之论。目前许多学者误认为风雅正变本没有或不应有"崇正"的内涵,虽普遍关注到其中"诗"之正与"时"之正的差异,但未明辨"时"的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诗大序》与郑玄之风雅正变
收藏 引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3期27卷 1-3,11页
作者: 乔晓培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风雅正变说作为《诗经》学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自《诗大序》论及雅后,东汉郑玄加以继承发挥,提出风雅正经的概念,并把风雅的正、与周朝的盛衰世次相对应起来,使风雅正变有了明确的界定标准而自成一套系统。《诗大序》与郑玄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风雅正变”与“质文代
收藏 引用
焦作大学学报 2005年 第2期19卷 10-14页
作者: 王少良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00
文章解说了“风雅正变”说和“质文代”说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二者的文学理论意义。“风雅正变”说受到政教得失观念的羁绊,未能正确地揭示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而“质文代”说虽然揭示了文风染于世代的化规律,但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风雅正变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 第2期 19-21页
作者: 刘冬颖 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6期 65-72页
作者: 张毅 南开大学中文系 天津300071
古代儒家成系统的诗论 ,出自对《诗经》的解读 ,较早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四家说诗互有异同 ,但无论是讲诗言志 ,或是以比兴言诗 ,还是谈风雅正变 ,都以“美刺”为一贯之宗旨。这成为汉代诗学思想体系最显著的特征 。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贞观时期儒家文学观重建刍议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1999年 第1期 34-43页
作者: 聂永华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由先秦儒家发轫的诗教说,经过汉儒从时代政治角度胶着地考释诗意的发展,产生了“风雅正变”的政治文学观。这样在使文学保持对社会生活的热忱的同时,也使作为人类心理一情感表现的审美创造被扭成了国家治乱兴衰的“晴雨表”。由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