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理学
    • 3 篇 地质学
    • 1 篇 海洋科学

主题

  • 3 篇 颗石形态
  • 2 篇 钙化作用
  • 1 篇 odp1143站
  • 1 篇 古海洋
  • 1 篇 颗石藻
  • 1 篇 颗石钙化
  • 1 篇 南海东北部
  • 1 篇 南海
  • 1 篇 末次冰盛期
  • 1 篇 晚中新世

机构

  • 3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

作者

  • 3 篇 刘传联
  • 2 篇 金晓波
  • 1 篇 马瑞罡
  • 1 篇 孙立舜
  • 1 篇 祝幼华
  • 1 篇 马晓旭
  • 1 篇 周辛全
  • 1 篇 张洪瑞
  • 1 篇 高健祺

语言

  • 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颗石形态"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末次冰盛期以来南海东北部颗石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5年
作者: 高健祺 周辛全 刘传联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研究通过分析南海东北部MD18-3569柱状样0.01~12.41 m (0.69~26.58 ka)沉积物样品中N oelaerhabdaceae颗石形态及其相关指标,探讨了末次冰盛期(LGM)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长度、厚度、面积和质量通过显微镜下形...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收藏 引用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3年 第4期40卷 390-400页
作者: 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92
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质的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收藏 引用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年 第3期37卷 278-284页
作者: 马晓旭 金晓波 张洪瑞 马瑞罡 祝幼华 刘传联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92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南京210008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