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法学
    • 4 篇 民族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14 篇 非遗化
  • 2 篇 悖论
  • 2 篇 传承人制度
  • 2 篇 文化空间
  • 1 篇 龙船信仰
  • 1 篇 民间团体
  • 1 篇 文化赋能
  • 1 篇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 1 篇 仪式专家
  • 1 篇 旅游吸引物
  • 1 篇 三帽村
  • 1 篇 系统性保护
  • 1 篇 传承与保护
  • 1 篇 坡芽歌书
  • 1 篇 社会网络
  • 1 篇 社会关系
  • 1 篇 旅游品牌
  • 1 篇 民间信仰
  • 1 篇 村落民俗舞蹈
  • 1 篇 乡村振兴

机构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
  • 1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华侨大学
  • 1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
  • 1 篇 云南大学
  • 1 篇 湘潭大学
  • 1 篇 山西大学
  • 1 篇 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 2 篇 陈靖
  • 1 篇 孙诺竹玛
  • 1 篇 莫晓蕾
  • 1 篇 高小康
  • 1 篇 杨秋月
  • 1 篇 李琳
  • 1 篇 高婧茹
  • 1 篇 刘一霖
  • 1 篇 杨梓
  • 1 篇 农金俏
  • 1 篇 邓晔
  • 1 篇 周园
  • 1 篇 郭永平
  • 1 篇 邵齐齐
  • 1 篇 王凌丹
  • 1 篇 许晓明
  • 1 篇 毛晓帅
  • 1 篇 张应强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非遗化"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守望与传承:侗戏“非遗化”语境中的主体叙事与族群认同
收藏 引用
原生态民族文学刊 2024年 第5期16卷 118-130,155,156页
作者: 王凌丹 张应强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广州510275
非遗”语境下,现代舞台上的民间传统文表演,更注重音乐的娱乐性、程式表演性和审美性,以多元文共现的展演景观模式呈现。“非遗化”的侗戏表演离开“原生”语境后,民间表演的文主体性发生改变;当民众不再向侗戏班寻求公共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民族民间艺术“非遗化”的社会后果 ——以文山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坡芽歌书”为例
民族民间艺术“非遗化”的社会后果 —...
收藏 引用
作者: 杨梓 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坡芽歌书”是在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发现的一部由81个图画符号纪录在土布上的壮族爱情民歌集,壮语称“布瓦吩”,意思是“把花纹图案画在土布上的山歌”。“坡芽歌书”大致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感情经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村落民俗舞蹈的“非遗化”研究 ——以山东商河县三帽村鼓子秧歌为个案
村落民俗舞蹈的“非遗化”研究 ——以山东商河县三帽村鼓子秧歌...
收藏 引用
作者: 高婧茹 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三帽村鼓子秧歌的“非遗化”,是村落民俗舞蹈在新世纪呈现出的新样态。一方面,它呼应着国家文政策的“下渗”,从三帽村鼓子秧歌的变迁过程中可清晰的看到国家欲以传统民俗艺术作为媒介,以“文认同”的方式传递对乡土社会的某种“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非遗化”视野下的妈祖信仰 ——一瓣香妈祖文展览馆相关活动的个案研究
“非遗化”视野下的妈祖信仰 ——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相关活动...
收藏 引用
作者: 邓晔 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中国快速的现代进程中,妈祖信仰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然而在非物质文遗产保护政策的春风下,它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各地妈祖信仰的组织者致力于通过“筛选”“提炼”“重组”的方式来保留和发展妈祖信仰中的精华部分。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天等壮族霜降节的本土非遗化研究
天等壮族霜降节的本土化与非遗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农金俏 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基因的外在表现和文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了解民族文发展的窗口。壮族霜降节成为广西壮族地区特色的传统节日,是自然和历史的选择以及壮族文传承的需要,是一个壮汉民族文思想交融的成果。古代,汉人南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间文非遗化的困境与路径
收藏 引用
高原文研究 2024年 第3期2卷 65-74页
作者: 郭永平 刘一霖 山西大学文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要区域之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文的高质量发展。民间文非遗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民间文非遗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道州龙船信仰习俗“非遗化”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2期37卷 128-135页
作者: 李琳 邵齐齐 湘潭大学
湖南道州龙船信仰习俗本是源于先民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在当代大力开发并保护非物质文遗产资源的背景下,道州龙船信仰习俗逐渐走向合法,其现代传承是由政府、地方精英与当地民众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当民间传统文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广西六堡茶非遗化的资本转研究
收藏 引用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 第5期17卷 50-55页
作者: 莫晓蕾 许晓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遗产保护中心 广西南宁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杂志社 广西南宁530023
广西六堡茶的“非遗化”使其逐渐成为可资利用的文资源,并推动其不断实现资本转。然而,广西六堡茶在实现资本转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六堡茶在非遗化的资本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非遗”后艺术民族志书写及其社会想象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1期36卷 37-41页
作者: 周园 杨秋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作为兼具文与艺术双重属性的非物质文遗产,在经过"非遗"产生、申报、保护、发展等阶段后已然成为"他者""自我""社会"关系网中的资本,并以其独特的价值呈现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成为社会想象对象。"非遗"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主要是从历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非遗“传承人”制度在民族文艺保护中的悖论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 第1期35卷 39-43页
作者: 陈靖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84
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现状为考察对象,分析文艺类非物质文遗产的性质,传承人制度在保护少数民族文艺的职责与功能面临三重悖论,专属排斥参与性、个体切割组织性、遗产侵害原生性。对少数民族文艺的保护不能仅依靠"非遗化"和"传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