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15 篇 隐逸传统
  • 2 篇 人生观
  • 2 篇 自然观
  • 2 篇 商山
  • 1 篇 题材
  • 1 篇 艺术价值
  • 1 篇 碧瓦
  • 1 篇 隐逸文化
  • 1 篇 主人公
  • 1 篇 青土隐逸
  • 1 篇 采菊东篱下
  • 1 篇 诗歌
  • 1 篇 传记文学
  • 1 篇 风格
  • 1 篇 徐世昌
  • 1 篇 隐士
  • 1 篇 环境
  • 1 篇 外面
  • 1 篇 抒情诗
  • 1 篇 山林

机构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安徽省池州学院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 篇 仰恩大学
  • 1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作者

  • 2 篇 陈君
  • 2 篇 郭杰
  • 1 篇 晁成林
  • 1 篇 于亮
  • 1 篇 波诺
  • 1 篇 陈风
  • 1 篇 张海鸥
  • 1 篇 周建军
  • 1 篇 程亚林
  • 1 篇 费振钟
  • 1 篇 姜玉琴
  • 1 篇 方明霞
  • 1 篇 吴嘉璐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隐逸传统"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盛唐田园山水诗中的悖论及其隐逸传统辨析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 第6期31卷 84-90页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盛唐时代不应该是田园山水诗兴盛发达的时代,但事实是田园山水诗在这个历史时期达到了顶峰,这就注定了盛唐田园山水诗具有其他时代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表面看来,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古隐逸传统中被忽略的一环——关陇高士及其对隐逸传统的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54卷 18-26页
作者: 陈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在中国古代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东汉至魏晋时期是一个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以梁鸿、苏顺、赵岐、皇甫谧、挚虞等为代表的关陇高士,不但身体力行,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促成了隐逸传统的生长,而且以丰富的传记文学著作,构建起一个有人物可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晋之间的青土隐逸及其文学与学术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15年 第6期 36-44页
作者: 陈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秦汉魏晋时期,隐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东晋以后,佛教思想逐渐成为塑造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士与高僧比肩、隐逸与沙门同行,中国固有的隐逸传统从此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从青州地域文化变迁的角度来观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陶渊明“真意”探微——从沈从文一篇遗文得到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5年 第4期 138-142页
作者: 郭杰 华南师范大学
在陶渊明的诗中,"南山"和"商山"是各有含义、语境不同的,陶渊明所敬仰的"商山四皓"是高洁隐逸之士的典型,并不包含沈从文所说的出山辅政的因素。但沈从文的遗文仍具有启发意义。过去谈论陶渊明多从老庄以来的道家哲学以至于魏晋玄学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代隐士隐居原因初探
收藏 引用
求索 1999年 第4期 85-89页
作者: 张海鸥 中山大学中文系
《宋史》隐逸传收49人,这远非宋代隐士的全部。我又从多种方志中检索得378人。这虽仍非宋代隐士的全部,但对本文来说,却基本上可以说明问题了。以下对宋代隐士隐居原因试作分析。一、源远流长的尊隐传统中华文化自创立之初就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别解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04年 第10期 106-111页
作者: 程亚林 武汉大学文学院 教授
从理论上说,文本对理解总是开放的.但一种符合常识、影响深远的权威理解定型之后,文本的开放性就有意无意被遮蔽.再度敞开它,需要一种与传统、权威保持距离的"外向之思",甚至需要执著于自身某种独特、私人化的体验和领悟以及对这种体验...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传统园林的华夏文化审美底蕴分析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第21期39卷 12957-12959页
作者: 于亮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100083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复式图景与幽隐书写:杜甫草堂二字题诗探微
收藏 引用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 第5期36卷 53-62页
作者: 吴嘉璐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 台湾新竹30013
"二字题诗"是杜甫草堂时期突出的创作现象,其以两两之间、多首之间的互文性构成特殊的复式图景。从陌生到适应再到舍弃,二字题诗贯穿杜甫草堂生活的三个阶段,"幽隐书写"是其中不变的主题。杜甫的"幽隐书写"表现出对隐逸传统亲近和背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何良俊诗文中的“幽人”
收藏 引用
北方文学(下旬) 2012年 第11期 18-19页
作者: 方明霞 安徽省池州学院
明代文人何良俊诗文作品中多处提及"幽人"形象,与中国古代文人隐逸传统,与其诗学思想及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潮有关。研究其诗文中的"幽人"形象,具有一定的意义。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终南山:寻访隐士的踪迹
收藏 引用
养生大世界 2008年 第8期 44-45页
作者: 陈风
从陕西西安朱雀门南去33公里,便到达这座13朝古都的'后花园'——终南山。终南山是秦岭最北端的一部分,东西绵延100多公里,群山巍峨,苍茫静谧,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和世外高人游历、隐居的佳地。近年来,经常和'驴友'们去爬终南山,并被那...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