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会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7 篇 理学
    • 32 篇 地质学
    • 1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天文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7 篇 工学
    • 4 篇 矿业工程
    • 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39 篇 隆升机制
  • 16 篇 青藏高原
  • 4 篇 青藏高原东缘
  • 4 篇 大陆动力学
  • 3 篇 印度板块
  • 3 篇 新生代
  • 2 篇 结构特征
  • 2 篇 造山带
  • 2 篇 伸展构造
  • 2 篇 变质核杂岩
  • 2 篇 壳、幔结构
  • 2 篇 地壳结构
  • 2 篇 大陆
  • 2 篇 桐柏山
  • 2 篇 重力数据
  • 2 篇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 2 篇 重力异常
  • 2 篇 热隆
  • 2 篇 重力均衡
  • 2 篇 下地壳

机构

  • 6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3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3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2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 2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 篇 西北大学
  • 2 篇 成都理工学院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2 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
  • 1 篇 长安大学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 1 篇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university of ok...

作者

  • 5 篇 高锐
  • 3 篇 佘雅文
  • 2 篇 付广裕
  • 2 篇 滕吉文
  • 2 篇 王二七
  • 2 篇 李廷栋
  • 2 篇 许光
  • 1 篇 李才
  • 1 篇 王成善
  • 1 篇 徐云马
  • 1 篇 刘瞭
  • 1 篇 李向前
  • 1 篇 王运生
  • 1 篇 肖序常
  • 1 篇 吕庆田
  • 1 篇 张衡
  • 1 篇 贾文
  • 1 篇 郑洪伟
  • 1 篇 孟国杰
  • 1 篇 王建强

语言

  • 3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隆升机制"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01年 第2期17卷 283-290页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贾文 王佩瑛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100871 内蒙古地质研究所 呼和浩特010020 内蒙古第十地勘院 赤峰024005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吕梁山新生代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 2015年 第4期42卷 960-972页
作者: 李建星 刘池洋 岳乐平 王建强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西安710069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54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浙江宁波315012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桐柏杂岩的中生代隆升机制及其与南阳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2010年 第3期45卷 626-652页
作者: 许光 王二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桐柏山位于我国的中央造山带东部,走向北西—南东,南北跨越鄂豫两省,向西北倾没于南阳盆地之下,向南东过渡到大别山。山体由一套变质杂岩组成,南北两侧为含榴辉岩的高压变质地体,其构造就位过程一直为广大地质学家所关注。我们通过野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莫霍面形态的重力模拟及其对探讨高原隆升机制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7年 第1期18卷 78-86页
作者: 吕庆田 姜枚 高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巨大变形带,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对高原的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远震PKP走时残差沿高原中部剖面的变化,发现莫霍面的断错在整个高原是普遍存在的;利用人工地震资料作为约束,用重力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3年 第6期28卷 593-600页
作者: 李德威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作为创建大陆动力学理论体系的最佳野外实验室的青藏高原,涉及当代固体地球科学前沿和热点的许多重大科学问题.迄今为止,包括板块构造在内的众多模式不能合理地解释青藏高原重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从下地壳与中上地壳、造山带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滇西北玉龙雪山隆升机制
收藏 引用
山地学报 2000年 第4期018卷 313-317页
作者: 王运生 王士天 李渝生 成都理工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通过对玉龙雪山东西两侧断层的系统研究 ,发现其东西两侧的断层均为倾向山内的逆断层。因此高耸的玉龙雪山是在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应力场作用下 ,沿双剪型逆冲断裂而迅速抬的 ,而非前人认为的“地垒”式正断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块地质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
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块地质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
收藏 引用
作者: 吴小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若尔盖地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各造山带间的地质构造演化史,造山带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青藏高原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以野外地质调查及实测地质构造剖面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分析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苏北桃林岩基与苏胶造山带燕山期隆升机制的探讨
收藏 引用
江苏地质 1999年 第2期23卷 65-70页
作者: 樊金涛 潘明宝 李向前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苏北桃林岩基主要单元角闪石、黑云母的矿物化学研究揭示,苏胶造山带在印支期陆内双向对冲碰撞造山后,于燕山期末A型花岗岩体侵位之前,由挤压向拉伸转化时期,曾发现急剧。早期快,为0139mm/a,中期变慢,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0年 第24期11卷 54-55页
1立项背景青藏高原由诸多的地体组成,经历了特提斯洋盆演化及多地体/多岛弧拼合、多俯冲/多碰撞/多造山的长期动力学过程。在印度/亚洲碰撞之前,其前身是早古生代以来形成的巨型复合碰撞造山拼贴体,印度/亚洲碰撞导致的青藏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新生代热演化历史研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约束
收藏 引用
国际地震动态 2013年 第10期34卷 44-46页
作者: 谭锡斌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是一个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陡直的过渡地带,其新生代的造山运动受到约50 Ma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2008汶川地震及其后续的研究证明了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活跃性,但是对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