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医学
    • 6 篇 中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主题

  • 12 篇 阴阳格拒
  • 4 篇 真寒假热
  • 3 篇 阴盛格阳
  • 2 篇 假寒
  • 2 篇 寒热错杂
  • 2 篇 脉诊
  • 2 篇 升降出入
  • 2 篇 脏腑经络
  • 1 篇 邪正盛衰
  • 1 篇 伤寒
  • 1 篇 气血
  • 1 篇 清热剂
  • 1 篇 胞宫
  • 1 篇 温补
  • 1 篇 沙门氏杆菌病
  • 1 篇 外感内伤
  • 1 篇 附桂八味丸
  • 1 篇 下利
  • 1 篇 假热
  • 1 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机构

  • 1 篇 北京市《中医基础理...
  • 1 篇 湖南汉寿县鸭子港...
  • 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 篇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
  • 1 篇 江西中医学院
  • 1 篇 安徽省定远县岱山...
  • 1 篇 安徽省潜山县医院
  • 1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1 篇 湖北宜昌医专
  • 1 篇 郓城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 篇 庞大承
  • 1 篇 潘彦舒
  • 1 篇 刘燕池
  • 1 篇 蒋立基
  • 1 篇 张硕
  • 1 篇 张志成
  • 1 篇 章增加
  • 1 篇 董康
  • 1 篇 宣庆广
  • 1 篇 张瑞馥
  • 1 篇 余鹤龄
  • 1 篇 王飞
  • 1 篇 孙大定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阴阳格拒"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关于“阴阳格拒”病机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0期16卷 871-872,874页
作者: 章增加 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广西南宁530001
阴阳学说对立统一法则和邪正盛衰理论为主要依据,对教材和著述中关于阴阳格拒病机理论的相关概念、机理、证候虚实性质等相互矛盾的阐述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规范的阴阳格拒病机理论之原则与要点。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百家园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05年 第3期 239-241页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反佐法运用举例
收藏 引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88年 第3期 29-31页
作者: 宣庆广 安徽省潜山县医院
反佐法是祖国医学中方剂配伍法度之一。它只是在反治法中改变了佐药的性能。使之与主、辅药物的性能相反,以调节主、辅药物性的偏激,籍以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但这种反佐法只适宜治疗“寒热真假,阴阳格拒”之证情。其代表方剂如《伤寒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气机的角度论治“虚不受补”
收藏 引用
环球中医药 2021年 第12期14卷 2248-2250页
作者: 庞大承 张硕 潘彦舒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认为气机最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升降出入,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的异常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从而产生诸多病理变化。“虚不受补”则是其诸多病理变化中的一种,虽为脏腑虚实之疾,然无不由乎气机。究其病因可归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試辨伤寒論中的寒热真假証
收藏 引用
江西中医药 1960年 第6期 11-13页
作者: 余鹤齡 江西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 学员
一、前言伤寒論的六經,是辨証論治总的綱领,与八網紧密結合着,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六經与八綱必須結合运用,才能辨证精确,論治洽当。例如太阳表証,必須进一步探求其属表虛或表实,才能用桂枝湯或麻黄湯来治疗。又如少阴虛証,同样...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伤寒论》的相反相成用药规律
收藏 引用
中医研究 1989年 第1期2卷 16-17页
作者: 孙大定 湖北宜昌医专
仲景《伤寒论》,不仅以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称著,且遣药组方,力戒偏颇,擅长于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常将其性质与作用迥然相反的药物恰当组合,熔为一体,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据初步统计,《伤寒论》所列112方(除重复和佚方外),以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厥证病案两则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1985年 第11期 44-45页
作者: 张志成 湖南汉寿县鸭子港医院
例一,肖××,男,60岁。1978年7月17日就诊。患者因恶寒发热三日,突然晕倒后住入某医院。西医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经持续两天补充血容量,抗炎、升压等治疗,收缩压仍在0~60mmHg波动,乃延余诊治。诊见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袒...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治病法轨》初探
收藏 引用
江苏中医药 1985年 第11期 13-15页
作者: 蒋立基 安徽省定远县岱山医院
清末民国医家王汝霖,字雨三,江苏太仓人。原“以耕读隐于乡”,因“家人之死于医者比比,乃发愤治医学”(跋),上溯《内》《难》诸经典,旁参各家之言,“吸精吮髓,索奥探玄”(跋),务求诊病至当。所学既成,乃稍稍为人治病,因治病多奇验,于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京市1985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参考要点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1986年 第3期 77-78页
作者: 刘燕池 张瑞馥 北京市《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委员
五、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即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去协调所致。疾病的过程,即是邪正斗争的过程。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和转化的,因此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阴阳的偏盛偏衰、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阴证似阳案
收藏 引用
吉林中医药 1992年 第5期 46-46页
作者: 董康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
戴某,女,38岁。1991年8月15日就诊。代述3日前沐雨受凉,经按外感表证用西药处理之后,出现烦躁面赤,不恶寒反恶热,手足不觉冷反觉发热,时索冷水,口渴,昏乱闷绝,手扬足掷,脉浮大沉小难寻。因症有寒热迥别,虽一再求医,但难于下手,故而邀请...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