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法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8 篇 阴德
  • 1 篇 墨家
  • 1 篇 道教
  • 1 篇 赵武灵王
  • 1 篇 一般知识
  • 1 篇 神道
  • 1 篇 图像
  • 1 篇 司马迁
  • 1 篇 话语模式
  • 1 篇 太岁
  • 1 篇 宗教信仰
  • 1 篇 封建迷信
  • 1 篇 汉代
  • 1 篇 宗教观念
  • 1 篇 “天”
  • 1 篇 善恶报应观
  • 1 篇 理论构建
  • 1 篇 治乱
  • 1 篇 黄老
  • 1 篇 报应观念

机构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中国道教学院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1 篇 程诚
  • 1 篇 刘道超
  • 1 篇 刘清章
  • 1 篇 钟盛
  • 1 篇 李家浩
  • 1 篇 高旭
  • 1 篇 牛鹏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阴德"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代阴德观的建构及其在司法领域的展开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1期59卷 141-149页
作者: 钟盛 武汉大学法学院
阴德观是汉代司法官在决狱中所热衷秉持的司法理念,它主张公平决狱(主要表现为慎刑慎杀)可积阴德,从而获取福报。它以善恶报应为其思想内核,并建构出一套自恰的解释逻辑。阴德观在汉代因东海于公积极践行、其子于定国位至三公而进入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焚券了债
收藏 引用
当代学生 2024年 第8期 21-22,48页
隋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①。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②。士谦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焚券,曰:“债了矣。”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拒之不受③。或曰:“子多阴德矣④。”士谦曰:“人所不知,谓之阴德。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论“兵避太岁”戈
收藏 引用
考古与文物 1996年 第4期 28-35页
作者: 李家浩
再论“兵避太岁”戈李家浩兵避太岁戈是1960年湖北荆门漳河车桥战国墓出土的①。1982年,我和俞伟超先生合写的《论"兵六岁"戈》一文,对此戈的铭文、图像、国别和年代进行了讨论。其中讨论铭文、图像的部分,指出戈内上的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统道教对慈善思想的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2021年 第3期 25-30页
作者: 刘清章 中国道教学院
传统道教多将“慈”与“善”两者分开来进行表述,且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以至于传统道教将慈善思想作为修道者的范式而进行阐扬。这种行为在《登真戒忌》中便有清晰的表述,如其说:“夫学道者,第一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危难,度人苦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善恶报应观念性质试探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25卷 69-76页
作者: 刘道超
善恶报应是我国古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思想观念。上自威威赫赫的天子诸侯,下迄浑浑噩噩的娼妓乞丐,其不信者甚少。对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我国学界几乎众口一辞,肯定它是封建迷信。古籍整理者每因所点校史籍中夹杂有善恶报应的内容而引为遗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古代司法决狱中“福报”话语的形成及影响
收藏 引用
法律史评论 2021年 第2期14卷 86-97页
作者: 牛鹏 武汉大学法学院
自汉代始,“报应”观念开始在司法领域盛行,以“阴德”“阴祸”为逻辑介质形成了“阴德福报”与“阴祸恶报”两种师出同源又不尽相同的话语模式。“福报”话语在司法领域的盛行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得益于两汉时期转变司法理念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淮南子》论“李斯”二题
收藏 引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16卷 1-5页
作者: 高旭 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所 安徽淮南232001
《淮南子》对秦相李斯的政治实践深为批评,认为其促成秦王朝的历史性覆灭,罪责难逃。在《淮南子》中,虽然仅在《人间》与《修务》中两次提及"李斯",但却以儒家为主,兼融黄老、墨家,体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蕴。《淮南子》着重从儒家"德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般知识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收藏 引用
许昌学院学报 2014年 第1期33卷 82-85页
作者: 程诚 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合肥230039
一般知识产生于普遍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与先前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之上,代表着社会上通行的一般认识,是历史人物思想的重要来源。在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过程中,一般知识也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天命、成败、方术、阴德等态度上。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