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主题

  • 12 篇 阳乌
  • 3 篇 三足乌
  • 2 篇 汉画像石
  • 2 篇 蟾蜍
  • 2 篇 恒星
  • 2 篇 太阳
  • 1 篇 南阳画像石
  • 1 篇 南齐书
  • 1 篇 虎牢
  • 1 篇 高丽乐
  • 1 篇 主室
  • 1 篇 朱槿
  • 1 篇 乞列迷
  • 1 篇 李益
  • 1 篇 画面
  • 1 篇 墓葬(考古)
  • 1 篇 河南
  • 1 篇 权利主体
  • 1 篇 图像
  • 1 篇 夫余

机构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大理学院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重庆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南阳博物馆
  • 1 篇 本溪市博物馆

作者

  • 2 篇 魏仁华
  • 1 篇 赵振才
  • 1 篇 陈长山
  • 1 篇 王浩杰
  • 1 篇 张颖夫
  • 1 篇 田冬梅
  • 1 篇 张钰
  • 1 篇 姚薇元
  • 1 篇 朱青生
  • 1 篇 詹鄞鑫
  • 1 篇 何洛冰
  • 1 篇 梁志龙
  • 1 篇 归青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阳乌"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汉画像石中阳乌与蟾蜍形象的共生关系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中阳乌与蟾蜍形象的共生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钰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汉代人们留恋人世也渴望死后能继续享受人间幸福,社会便盛行起了一股奢靡厚葬之风,同时各种思想与崇拜混杂,“灵魂不灭”信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汉代阴意识、谶纬神学观和对日月神的崇拜等思想作为基点,造就了汉画像的辉煌。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河南南英庄汉画像石墓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 1983年 第3期 103-107+123-124页
作者: 陈长山 魏仁华 博物馆
英庄,位于河南省南县新店镇南1.5公里。这里地势平坦,上地肥沃,过去常有汉画像石墓出土。1965年11月,英庄社员在村北300米处掘土时发现了此画像石墓,南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石混作结构,编号为M4。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玄兔”之“玄”别解
收藏 引用
古典文学知识 2011年 第3期 140-145页
作者: 归青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南朝著名作家谢庄的《月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赋中有句云:"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文选》卷十三,中华书局1977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画画面描述所用的术语与专词
收藏 引用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5年 第1期 72-84页
作者: 朱青生 北京大学
想法【1】《汉画总录》南卷没有按照术语与专词形成的一般规范来建立术语专词,而是根据南汉画的研究文献所使用的术语来抽取术语专词;(所谓'一般规范'就是按习语、按研究、按自命名等各种方式设立描述画面的术语与专词的方法。这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书萦虏传南齐书魏虏传北人姓名考证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33年 第0期 143-181页
作者: 姚薇元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高句丽名称考释
收藏 引用
辽海文物学刊 1996年 第1期 89-97页
作者: 梁志龙 本溪市博物馆
高句丽名称写法的繁乱最为惑人,忽甲忽乙,没有定规。“夷狄之名,古书不必皆同”,究其原因,当系史家对边疆民族情况缺乏了解,耳闻其音,不察其意,仅凭主观印象,随笔拈来同音字拟代,于是臆造了一堆不同的称谓。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民族名称看赫哲族的起源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 1980年 第1期 111-118页
作者: 赵振才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析T型帛画中日月同辉之象的意蕴
收藏 引用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 第3期23卷 64-68页
作者: 何洛冰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重庆401331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朝”、“暮”和上古太神话
收藏 引用
咬文嚼字 1996年 第11期 18-19页
作者: 詹鄞鑫
“朝”“暮”二字的构形意图,稍有点文字学常识的人都很熟悉,然而,其中所蕴涵的神话意义,尚未被普遍注意。 在古文字中,“朝”字的构形主要有三类:一类象日月处在草丛或林木之中(字表1、2);一类有日无月(字表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画像石中的幻日图象试析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 1985年 第3期 63-65+120页
作者: 魏仁华
我国古代是世界上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仅就对日、月和恒星的观测方面,就有很多卓越成就。河南南汉代画像石墓中所存的天象图,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南汉画像石中的天象图丰富多彩,大部分已引起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有的还...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