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0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 4 篇 报纸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0 篇 理学
    • 78 篇 地质学
    • 55 篇 大气科学
    • 13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地理学
    • 9 篇 地球物理学
    • 6 篇 生态学
    • 5 篇 天文学
    • 2 篇 生物学
  • 26 篇 工学
    • 6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矿业工程
    • 4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建筑学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5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42 篇 间冰期
  • 29 篇 气候变化
  • 24 篇 冰期
  • 19 篇 地球
  • 13 篇 气候
  • 12 篇 冰川
  • 12 篇 冰河期
  • 11 篇 行星
  • 11 篇 第四纪
  • 10 篇 古气候
  • 10 篇 北半球
  • 10 篇 地球气候
  • 9 篇 地层
  • 9 篇 小冰期
  • 9 篇 气候变动
  • 9 篇 人类
  • 8 篇 大冰期
  • 8 篇 晚更新世
  • 8 篇 全球变暖
  • 8 篇 全球气候变化

机构

  • 5 篇 同济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 4 篇 兰州大学
  • 4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3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 3 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 3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3 篇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
  • 2 篇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广州地理研究所
  • 2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2 篇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 2 篇 辽宁省矿产勘查院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

作者

  • 7 篇 景才瑞
  • 5 篇 许汉奎
  • 3 篇 钟萃相
  • 3 篇 卢崇海
  • 3 篇 王苏民
  • 3 篇 郑洪汉
  • 3 篇 张家诚
  • 3 篇 张光威
  • 3 篇 田德欣
  • 3 篇 方念乔
  • 3 篇 王绍武
  • 3 篇 范时清
  • 2 篇 文启忠
  • 2 篇 安芷生
  • 2 篇 周川闽
  • 2 篇 肖加飞
  • 2 篇 曹煜昊
  • 2 篇 卫延召
  • 2 篇 王麟
  • 2 篇 徐钦琦

语言

  • 234 篇 中文
  • 8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间冰期"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不同间冰期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变化及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0年 第6期40卷 1474-1485页
作者: 王振乾 张旭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er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Bremerhaven D27570Germany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101
本文采用海洋-大气耦合气候模式COSMOS(ECHAM5/JSBACH/MPIOM)探讨800 ka以来东亚季风区在不同间冰期的气候特征。本研究采取了Barker等2019年提出的有关间冰期暖期稳定态的定义,即全球冰量处于或接近最低值,且没有千年气候事件/冰融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不同间冰期中国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研究
不同间冰期中国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周汪洋 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亚洲季风区人口密集,其社会经济发展受夏季风强度变化影响强烈。亚洲夏季风在以往间冰期的演化特征,能为深入了解当前间冰期(Marine Isotope Stage1,MIS1)及预测未来亚洲夏季风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将从中国季风系统出发,基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南华盆地成冰系大塘坡间冰期古海洋有机碳同位素研究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2015年 第B10期89卷 53-54页
作者: 彭希 朱祥坤 闫斌 史富强 张飞飞 赵妮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冰系发生了至少两次的全球冰川事件,称之为“雪球事件”(Hoffman et al., 1998)。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两次全球性冰期分别是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Condon, 2000; Marais, 2001)。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50万年以来珠江流域间冰期植被演变
50万年以来珠江流域间冰期植被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
作者: 程仲景 翁成郁 同济大学海洋学院
在过去的数个间冰期中,全球温度、冰量、海平面、二氧化碳浓度等都接近全新世,但又略有不同。对于这些特殊时期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预测未来植被系统的走势,另一方面可用于评估全新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程度。我们通过对南海北部钻孔G...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南海IODP 1433A孔磁性地层及磁性矿物在冰期/间冰期存在差异的古环境意义
南海IODP 1433A孔磁性地层及磁性矿物在冰期/间冰期存在差异的古...
收藏 引用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作者: 段宗奇 刘青松 赵西西 盖聪聪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南海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之间,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作为半封闭的沉积海区,南海具有远高于深海的沉积速率;兼之,南海处于亚洲季风的源区及重要影响区域,其沉积物可以记录季风演化历史及海平面的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全球气候变化及冰期间冰期交替的原因及其计算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 第29期11卷 117-121页
作者: 钟萃相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330022
许多科学家都怀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自然驱动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并未找出具有说服力的自然驱动力。于是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发现火山活动能改变地球的轨道,因而是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格陵兰冰盖伊姆间冰期的新证据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年 第2期9卷 101-101页
作者: 王绍武 北京大学
距今13.0~11.5万年前是上一个间冰期,称为伊姆间冰期(Eemian Interglacial)。过去格陵兰冰盖几个冰芯提供了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详细证据,千年尺度气候变率、D/O循环就是通过分析格陵兰冰盖发现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温室气体排放延长间冰期
收藏 引用
分析测试学报 2012年 第2期31卷 215-215页
作者: 黄堃 新华社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如果没有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下一个冰河世纪很可能会在1500年内到来,但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决定了它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到来。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成果不能被用作支持排放温室气体的证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36.5万年以来西边界底流冰期间冰期不稳定性与ODP646站位(拉布拉多海)黏土级沉积碎屑Sm/Nd比率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 第10期23卷 22-24页
作者: Nathalie Fagel Claude Hillaire-Marcel 刘锐
1 区域概况随着气候-海洋系统模拟工作力度的加大,相关古气候改变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生产力速率的论著十分亟需.大多数作者认为整体的NADW生产力在冰期降低,他们的推断范围不完全一致.冰期更大量的南大洋水体涌入北大西洋,而且北大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波令—阿勒罗德间冰期时期西南印度夏季季风降雨的变化性
收藏 引用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 第5期22卷 15-17页
作者: Ashish Sinha 徐明芝
北方春季时期印度次大陆和西藏高原的差异性增热吸引了印度洋的潮湿空气穿越印度大陆,产生了世界上最显著的西南印度夏季季风(ISM)体系(Webster,1987).世界上大约25%的人口受到这种季节降雨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期,印度约150万人死于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