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医学
    • 5 篇 中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6 篇 锭子药
  • 2 篇 中医药文化
  • 2 篇 清宫
  • 1 篇 清代
  • 1 篇 锭剂
  • 1 篇 制作
  • 1 篇 紫禁城
  • 1 篇 文化负载词
  • 1 篇 博物馆
  • 1 篇 赏赐
  • 1 篇 霍克斯
  • 1 篇 增译
  • 1 篇 端午节
  • 1 篇 清代皇室
  • 1 篇 防治
  • 1 篇 瘟疫
  • 1 篇 避暑
  • 1 篇 中医文化
  • 1 篇 医疗实践
  • 1 篇 故宫

机构

  • 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 篇 安徽中医药大学
  • 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 篇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
  • 1 篇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 1 篇 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 篇 关雪玲
  • 1 篇 呼思乐
  • 1 篇 徐唱
  • 1 篇 秦国丽
  • 1 篇 程玲
  • 1 篇 陈丽
  • 1 篇 林乾
  • 1 篇 刘燕君
  • 1 篇 李浩天
  • 1 篇 李玉波
  • 1 篇 姜琳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锭子药"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锭子药的命名源流及功用演变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 第12期29卷 2063-2066页
作者: 李浩天 呼思乐 徐唱 李玉波 刘燕君 北京中医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100700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系 圣路易斯63130
锭子药(锭剂)是富有特色的中医剂型,使用时内服外用皆可。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锭子药的命名源流及功用演化来展现锭子药在中国医发展史中的面貌,并探讨其在中医历史中独特的医学价值和文化属性。研究发现,汉唐文献中的挺状物就是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负载词对中医方剂名英译的影响——从“锭子药”的译文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 第12期35卷 1510-1512页
作者: 程玲 秦国丽 安徽中医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合肥230038
中医西传不仅有疗法西传,亦有方剂西传。方剂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及医疗实践中的产物,因其治未病、养生功能有效及其成分不易散失、不良反应小而日益受到西方人的关注和推崇。在方剂西传的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成为了媒介。由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清宫锭子药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8年 第6期 65-75页
作者: 关雪玲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锭子药是清宫品中极为特殊的一种,它并不是某种中成的特有名称,而是以防暑避疫为主治功能的多种品的统称。以赏赐御制品与臣工联络情感是清帝惯用的政治手段,但只有锭子药的赏赐成为年例,在每年端午节前进行。锭子药大多用于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清代太医院的防疫职能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年 第10期 220-232,348页
作者: 林乾 陈丽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清代瘟疫频发,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温病学派及其理论的发展。作为"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太医院,在保持固有职能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且因之而发生了职能上的重要转变。清代太医院已把瘟疫防治初步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紫禁城中的杏林光华——清宫医学文物漫笔
收藏 引用
紫禁城 2013年 第7期 67-90页
作者: 关雪玲
清宫医学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重要而富有特色的门类。就学术研究而言,清宫医学文物是研究医学史、宫廷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祖国医学教育来说,清宫医学文物的充分利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医学教育变得极具吸引力...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代皇室如何避暑
收藏 引用
中老年保健 2003年 第6期 41-41页
作者: 姜琳
避暑,经常去的是京郊圆明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京郊颐和园。其实,在皇宫大内度夏也并不酷炎难耐。因皇宫建筑高大深广,设计上体现冬暖夏凉的特点,为达到暖凉兼备的目的,一律采用前廊后厦的建筑格局。房高干墙厚,暑热较难进入室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