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5 篇 艺术学
    • 25 篇 美术学
  • 7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30 篇 铭石书
  • 3 篇 楷书
  • 3 篇 章程书
  • 3 篇 书法
  • 2 篇 六朝文学
  • 2 篇 北齐
  • 2 篇 挑踢
  • 2 篇 魏碑体
  • 2 篇 太和碑
  • 2 篇 简牍文书
  • 2 篇 《熹平石经》
  • 2 篇 采古来能书人名
  • 2 篇 唐碑
  • 2 篇 书体
  • 2 篇 世族
  • 2 篇 修改波撇
  • 2 篇 洛阳体
  • 2 篇 魏碑
  • 2 篇 南朝宋
  • 2 篇 师宜官

机构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渤海大学
  • 1 篇 中央美术学院
  • 1 篇 旭阳文化中心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河北美术学院
  • 1 篇 四川美术学院
  • 1 篇 西安工业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1 篇 湖北美术学院
  • 1 篇 中国书法家协会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北京印刷学院
  • 1 篇 杭州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1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2 篇 杨二斌
  • 2 篇 张俊
  • 2 篇 汪永江
  • 2 篇 轩敏华
  • 2 篇 李剑锋
  • 1 篇 顾雨薇
  • 1 篇 卢司茂
  • 1 篇 徐同辉
  • 1 篇 苏叶
  • 1 篇 叶鹏飞
  • 1 篇 胡湛
  • 1 篇 吕文明
  • 1 篇 杨帆
  • 1 篇 徐蓥
  • 1 篇 李放
  • 1 篇 卢慧纹
  • 1 篇 张顺兵
  • 1 篇 刘元堂
  • 1 篇 孟会祥
  • 1 篇 侯平

语言

  • 3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铭石书"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铭石书法探微——以赵孟碑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 第7期 62-64页
作者: 王路 河北美术学院
一、铭石书的发展概况所谓“铭石书”,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人名》:“钟有三体:一曰,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传秘,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1])“”,即为文字刻在器物之上,陈述生平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论铭石书在三国至南北朝之演进
收藏 引用
大学 2023年 第4期 68-77页
作者: 杨帆 张宁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
“兰亭论辩”之后,在对待以《王兴之夫妇墓志》《爨宝子碑》为代表的处于楷、隶过渡阶段的一批碑刻上,既有法审美价值之分歧,也有楷、隶体界定之论争,但迄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立足新材料,再次将视野回归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由“二爨”风管窥东晋南朝的铭石书
收藏 引用
中国 2016年 第20期 82-89页
作者: 徐同辉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史上,字体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本文由"二爨"碑出发,将铭石书法与日常写予以区分,认为二者保持着相对独立发展脉络,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得出"二爨"碑的字体是在楷已经形成,而且体态已显得相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北齐佛教造像记法蠡测铭石书的转变——对北齐复古风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 2019年 第24期 87-89页
作者: 侯平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本文通过分析北齐"铭石书"的转变与造像记体的应用,反映出北齐朝廷恢复隶的汉魏传统。通过对造像记分社会阶层、地域进行研究-得出北齐朝廷倡导的隶复古风在北齐社会影响甚微的结论。从出土的碑志刻来看,使用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东晋南北方刻隶风格摭析——从《爨宝子碑》等“铭石书”说起
收藏 引用
中国 2016年 第20期 61-65页
作者: 苏叶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法研究所
晋代文字急剧演变,由于文字分工不同,东晋时期铭石书仍是隶,刻碑多为隶体。加之民间日常写隶较少,导致刻碑只能用楷笔法写隶,出现"半隶半楷"的风格。同时南北方隶风格几近相似,出现的差异也只是文化传播滞缓造成的。因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五胡十六国早期铭石书对魏楷的影响——以后赵故都邢台《晋政残碑》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 2018年 第2X期 168-177页
作者: 张顺兵 旭阳文化中心
法学界评五胡十六国时期铭石书为"由隶向楷的过渡形态",承汉、魏至西晋一脉古法,在"汉隶"和"晋楷"基础上发展演化,逐渐形成兼有隶、楷两体神韵的"魏楷"。出土于后赵故都邢台的《晋政残碑》,对北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一是其为目前所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朝“铭石书”成因考略
收藏 引用
艺术品 2022年 第1期 60-63页
作者: 杨二斌 山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一、何为北朝“铭石书”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人名》云:“颖川锺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肥,锺瘦。锺有三体:一曰,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传秘、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代铭石书学史清理
收藏 引用
中国 2018年 第3期 165-166页
作者: 杨二斌
中国法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着两条线索:实用与艺术。实用的标准是官方制定的,而制定往往是为了适应官方的需求,所以"正字"是法发展的前提,并且这种前提一直延续于秦汉时代及其之后的中国社会,而作为法艺术的审美功能,实是实用之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东晋铭石书研究
东晋铭石书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秀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铭石书”是指专用于碑碣的体,为显庄重和树立流传后世的典范皆采用当时官方刻。东晋铭石书体选择仍以隶为主,楷墓志开始出现,但有些带有楷式写法,也带有隶意,镌刻平直,出现隶楷互掺的面貌,本文便以...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米芾“顔出于褚”説贅考——兼談銘書“修改波撇”的“失真”問題
收藏 引用
法研究 2023年 第3期 60-76页
作者: 軒敏華 湖北美術學院
“顔出于褚”説是米芾的首倡。米芾以爲褚書以帖入碑,首開“挑踢”之風,并經顔、柳之演繹獲得了唐碑銘書的經典樣式。然古法之壞亦自此始,因極其醜詆,“挑踢”一詞在米芾上下文中亦從筆法的專名轉義成爲刻露外張的貶義指號。米芾對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