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历史学
    • 7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3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9 篇 钟鼎彝器款识
  • 2 篇 吕大临
  • 2 篇 《考古图》
  • 2 篇 薛尚功
  • 2 篇 积古斋
  • 2 篇 吴大澂
  • 2 篇 金石文字
  • 1 篇 欧阳修
  • 1 篇 字帖
  • 1 篇 朱简
  • 1 篇 《集古录》
  • 1 篇 文字考释
  • 1 篇 郭沫若
  • 1 篇 博古图
  • 1 篇 艺术结晶
  • 1 篇 研究现状综述
  • 1 篇 黄伯思
  • 1 篇 编纂过程
  • 1 篇 古玺
  • 1 篇 区域性研究

机构

  • 1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郭...
  • 1 篇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
  • 1 篇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
  • 1 篇 西冷印社

作者

  • 1 篇 李红薇
  • 1 篇 王锦旋
  • 1 篇 周善超
  • 1 篇 陈致
  • 1 篇 金丹
  • 1 篇 夏超雄
  • 1 篇 李霏
  • 1 篇 包桂红
  • 1 篇 张永强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钟鼎彝器款识"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敬吾心室钟鼎款识》稿本析论 兼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续编诸问题
收藏 引用
新美术 2021年 第5期42卷 86-101页
作者: 李霏 中国美术学院
《敬吾心室钟鼎款识》稿本,六册,清道光年间朱善旅编集,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书高39厘米,宽25.8厘米,封题“敬吾心室钟鼎款识”,金镶玉装。据朱善所自书题识,此稿本为道光年间续编《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产生的两部底稿之一、另一部经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宝鸡青铜铭文书法的渊源、概况与艺术形态
收藏 引用
西泠艺丛 2024年 第1期 13-18页
作者: 张永强 西冷印社
开端于宋、复兴于清的“金石学”,赋予了宝鸡青铜以崇高的地位。士大夫、文人学者以收藏青铜、鉴赏考证、著录铭文为事。北宋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聚寀《汝帖》开摹刻金文拓片的先河。晚清民国以来,书法家吴昌硕、马衡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民国时期古玺创作风气的形成及原因
收藏 引用
荣宝斋 2014年 第12期 260-265页
作者: 周善超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古玺是指秦以前的官私玺印。1从时间跨度上讲,包括商玺、西周玺、春秋玺和战国玺,前后达一千年之长。尽管古玺是二千年前我国先民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然而真正认识它却是清代以来的事情。一明清以来认识古玺过程的简要回顾 ...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吉金乐石 积古论今——清阮元金石学著作二论
收藏 引用
荣宝斋 2014年 第6期 162-169页
作者: 金丹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
清代的金石学,是继宋代的金石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成为金石学史的重要历史时期。而乾嘉学者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的金石学研究也是成果卓著、成就斐然。阮元将其聚集古物之所名为"积古斋"。中国国家图书馆今藏清人所绘《积古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攀古楼主人收藏记
收藏 引用
书与画 2019年 第7期 44-48+82页
作者: 王锦旋
苏州南石子街6—10号潘宅,历史上曾是晚清名臣潘祖荫及其弟潘祖年的住宅。此宅的主人却是潘祖荫的伯父潘曾莹。苏州潘氏原是从安徽大阜迁过来的一支,潘家才子辈出,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潘祖荫的爷爷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1...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带钩研究现状综述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 第12期 24-29,48页
作者: 包桂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于带钩的著录早已有之,宋人吕大临的《考古图》[1]、清人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便有与带钩相关的图示和考证[2],阮元在其《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亦收录了几件铭文带钩[3]。对带钩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根据目前整理的相关资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赤纻市”與“彼交匪纾”
收藏 引用
古文字研究 2014年 第1期 514-521页
作者: 陈致 不详
金文中有■字,或称"赤■市",或称"■市",每与"玄衣、朱黄、銮旂、黹屯"等相并举,显然为赏赐之物。又有"朱市、赤市、叔(■)市、■(■)市"等①。传统学者多释为"环",如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十四,唐兰由此说申论之;又或释为"鹥",如郭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1期 67-77页
作者: 夏超雄
金石本是两种物质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它具有特定的含义。“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及其铭文;“石”,则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金,也称“吉金”,取坚固之意;石,也叫“乐石”、“嘉石”、“贞石”,意为质美。金石二字连称文献最早...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主持人语 宏观把握 细节考索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 2023年 第4期 1-1页
作者: 李红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
典籍中关于铜发现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汉武帝元鼎元年,但真正意义上的金文研究,实肇始于北宋。宋代不仅产生了如《考古图》《博古图》《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类的金文著录,还出现了《金石录》《集古录跋尾》等侧重文字考释、铭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