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5 篇 重机趣
  • 2 篇 李渔
  • 1 篇 创新传统
  • 1 篇 曲辞
  • 1 篇 家国情怀
  • 1 篇 创新表达
  • 1 篇 《笠翁十种曲》
  • 1 篇 叙事功能
  • 1 篇 新奇
  • 1 篇 脱窠臼
  • 1 篇 贵浅显
  • 1 篇 戏剧语言
  • 1 篇 审美取向
  • 1 篇 《风筝误》
  • 1 篇 本色论

机构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戏剧学院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作者

  • 1 篇 宁俊红
  • 1 篇 忱忱
  • 1 篇 刘士义
  • 1 篇 李雪
  • 1 篇 王诏
  • 1 篇 牛二团
  • 1 篇 周闫

语言

  • 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重机趣"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李渔“重机趣”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年 第3期 55-59页
作者: 李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李渔"重机趣"的戏曲理论在内涵上包括自然巧的结构构思和生动风的语言艺术等因素,《笠翁十种曲》分别从构思的创新性、严整性,语言的通俗浅显、幽默诙谐,以及巧合、误会、对比、夸张等技巧的独到运用等方面,实践了"重机趣"的理论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渔“重机趣”说与古典戏曲“本色”的探求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29卷 96-99页
作者: 宁俊红 刘士义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明代"本色"论众说纷纭,且不能完全抓住实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戏曲的舞台、观众、戏剧结构等问题,且多是就事论事,仅在曲辞风格的雅与俗等层面探讨曲辞的本色。李渔所提出""的"无断续痕"、"无道学气",能把曲辞放在戏剧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渔戏剧语言的“重机趣”理论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 2018年 第19期 48-48页
作者: 牛二团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610065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构成戏剧众多的艺术因素中,语言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最基本的材料和媒介,因此语言问题是我国古代戏剧理论中的一个要问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篇幅介绍了他对戏剧语言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以总台首届“青京会”为例论京剧艺术的创新传统与创新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影视 2024年 第09期 78-80页
作者: 周闫 忱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京剧以独特的美学精神为大众生活赋能。本文对传统戏曲美学进行溯源,结合京剧艺术自诞生以来的“贵浅显、重机趣”创新传统,以《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的创新性实践为例,论述京剧艺术如何顺应新时代文化思想...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放风筝,放出一本簇新的奇传——论《风筝误》的“新”与“奇”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 2020年 第17期 121-122页
作者: 王诏 上海戏剧学院
李渔视戏曲作品的新奇性,他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戏曲理论,在进行创作时,时时注意对新奇性的把控。所谓"新奇",具体到李渔的戏曲理论中,体现为两点,即《闲情偶寄》中提出的"脱窠臼"与"重机趣"。李渔自诩"唯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