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7 篇 郊居赋
  • 3 篇 沈约
  • 2 篇 张瑞图
  • 1 篇 古代美学
  • 1 篇 梁书
  • 1 篇 《儒林外史》
  • 1 篇 行书
  • 1 篇 南朝梁
  • 1 篇 孔尚任
  • 1 篇 三吴
  • 1 篇 庵主
  • 1 篇 宋书
  • 1 篇 作年
  • 1 篇 齐梁时期
  • 1 篇 齐梁赋
  • 1 篇 初刻拍案惊奇
  • 1 篇 《醒世姻缘传》
  • 1 篇 家藏集
  • 1 篇 考室礼
  • 1 篇 文选

机构

  • 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 篇 岭南大学
  • 1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作者

  • 1 篇 孙宝
  • 1 篇 汪春泓
  • 1 篇 胡大雷
  • 1 篇 王全营
  • 1 篇 于有东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郊居赋"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张瑞图《郊居赋》册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4年 第3期 106-109页
作者: 于有东 江西师范大学
此为张瑞图行书节录沈约《郊居赋》册页。《郊居赋》是南朝梁沈约的重要作品,《梁书·沈约传》录入全文,但未明言作年,据熊清元、陈志平考证,该应作于天监九年(五一〇),沈约时年六十九岁。《郊居赋》透露齐梁时期的政治斗争异常残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 张瑞图 行书郊居赋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 2024年 第3期 104-105页
张瑞图(一五七〇—一六四四),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士等,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锺齐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文化领域为南人争一席之地——谈沈约的名山事业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4期56卷 55-66页
作者: 汪春泓 岭南大学中文系
在中国南朝时期,以沈约(441-513)为代表的南方土著文化名士,和来自北方的高门士族如王谢子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较量、竞争关系。而透过沈约的《郊居赋》与前辈谢灵运(385-433)之《山》之比较研究,恰好可以揭示沈约文史创作及追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选》不录齐梁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46卷 48-52页
作者: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宋齐时代,诗歌有了极大发展,但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讨论文学仍视为文学主体,梁时《文选》列于首位,是有文学史依据的。但《文选》不录齐梁,却有其特殊原因。如果以《文选》十五类一一对照齐梁,齐梁确实没有好作品可录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位以文著、以官考文:沈约生平、作品系年新论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 第6期 58-64页
作者: 孙宝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
沈约的任官经历与其文事创作具有密切关联,也是考辨其生平及作品系年的直接线索:孝建二年宥罪诏规定了沈约以衅门子弟的身份只能出任藩府自署僚吏,大明七年荐贤诏对其起家奉朝请具有决定性作用;《为始兴王让仪同表》出自沈璞之手,为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与人初次见面时的敬语与谦词
收藏 引用
决策探索 2017年 第15期 48-50页
作者: 王全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笔者在本刊第6、第7期撰写的两篇小文,简要梳理了传统书信用语的称谓和署名,今天向大家说一下与人初次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当代人与人初次相识,一般会说“请问贵姓”,回答“我叫×××”,或者谦虚一点的说“免贵,姓×,我叫××”。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物我两忘
收藏 引用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2016年 第5期 41-41页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语见沈约《郊居赋》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其意源于《庄子》,这是一种物我不分,亦即物我两忘的境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