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艺术学
    • 5 篇 美术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14 篇 道禅哲学
  • 2 篇 默温
  • 2 篇 查尔斯·伯恩斯坦
  • 2 篇 回音诗学
  • 2 篇 第三体
  • 1 篇 文人画
  • 1 篇 language poetry
  • 1 篇 语言观  taoism a...
  • 1 篇 冲淡
  • 1 篇 茶马古道
  • 1 篇 文化渊源关系
  • 1 篇 语言观
  • 1 篇 虚实相生
  • 1 篇 艺术美
  • 1 篇 深层生态学
  • 1 篇 charles bernstei...
  • 1 篇 虚无之境
  • 1 篇 荒寒境界
  • 1 篇 动静相成
  • 1 篇 吴镇

机构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江西教育学院
  • 1 篇 山东文艺评论家协...
  • 1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建宁县职业中学美...
  • 1 篇 广东工业大学
  • 1 篇 湖北美术学院
  • 1 篇 东北大学
  • 1 篇 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 篇 朱良志
  • 2 篇 李满
  • 2 篇 曾虹
  • 2 篇 冯溢
  • 1 篇 李大盈
  • 1 篇 支英琦
  • 1 篇 叶锋
  • 1 篇 魏春莲
  • 1 篇 张咪
  • 1 篇 陈琳
  • 1 篇 汤凌云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道禅哲学"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记忆的声色光影:道禅哲学和诗学对默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22年 第7期
作者: 曾虹
本文研究道禅哲学和诗学对默温的《天狼星的阴影》的影响。在《天狼星的阴影》中,幻化成纯粹光影运作的记忆意象所蕴含的的起源、诗歌起源和个人记忆的同质性,体现了默温所创造的人与自然综合感觉模式的“第三体”与省略主语的中国...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美是不可分析的——评道禅哲学关于美问题的一个观点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11年 第8期43卷 11-16,21页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哲学 北京100871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记忆的声色光影:道禅哲学和诗学对默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英语研究 2021年 第2期19卷 66-77页
作者: 曾虹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611756
本文研究道禅哲学和诗学对默温的《天狼星的阴影》的影响。在《天狼星的阴影》中,幻化成纯粹光影运作的记忆意象所蕴含的的起源、诗歌起源和个人记忆的同质性,体现了默温所创造的人与自然综合感觉模式的"第三体"与省略主语的中国古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意境说的道禅哲学渊源
收藏 引用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1期24卷 70-76页
作者: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江西南昌330029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说由情景交隔、虚实相生、动静相成、意在言外等四种美学范畴构成。其文化内涵源自道禅哲学中的"德玄同,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空无妙有"、"无动而无不动"、"无言而无不言"、"不落言筌,不涉理路"等哲学理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静说与道禅哲学的渊源
收藏 引用
九江师专学报 2003年 第4期22卷 41-47页
作者: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330029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静说涉及相关的四个问题 :其一 ,何为虚静 ;其二 ,为何要虚静 ;其三 ,如何进入虚静 ;其四 ,虚静有何功效。虚静说本是老庄、宗参之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不二法门。因此 ,古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欣顿山水诗翻译话语的生态哲学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外语 2021年 第4期18卷 89-96页
作者: 陈琳 魏春莲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代美国重要的中国典籍翻译家欣顿对中国山水诗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入译介。欣顿对山水诗的荒野宇宙观的独特认知与翻译书写,挖掘并阐发了山水诗直觉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赋予了古老山水诗以现代生态诗的世界文学形象。生态译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澹泊之境 ——元代水墨画艺术中的“冲淡”美学思想研究
澹泊之境 ——元代水墨画艺术中的“冲...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大盈 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冲淡”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其涵义已由最初关于人格性情方面的品评延伸至一种“冲和淡泊”的审美观念,并在元代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期,也是转折期,文人画在元代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语言的“妙悟”:查尔斯·伯恩斯坦回音诗学的意蕴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19年 第3期41卷 46-58页
作者: 冯溢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语言诗歌的杰出代表人物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歌融入了大量"无"的主题。不同于西方哲学传统上把"无"的概念视为无意义、不可知,在伯恩斯坦的诗学中,"无"被赋予了深刻的诗学意义和美学内涵。伯恩斯坦早年就学习过道禅哲学的著作,解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1997年 第4期 135-148页
作者: 朱良志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荒寒感在中国画中不是个别人的爱好,而是普遍的美学追求;不是某些画家荒怪乖僻的趣味,而是构成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之一;不是一般的创作倾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它伴着水墨画的产生而出现,又被扩大到青绿着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人画的“野逸”之趣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年 第3期 71-81页
作者: 汤凌云 北京大学哲学
作为一个审美学说的"野逸",是由郭若虚提出来的,而沈括则为之注入了文人的审美趣向。真正将野逸说付诸践行的还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特别是明末清初,一批卓然独立的文人画家,共同组成了一股追求艺术创新的潮流,被现代美术史著称为"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