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13 篇
期刊文献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15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7 篇
历史学
7 篇
中国史
3 篇
世界史
5 篇
文学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2 篇
哲学
2 篇
哲学
主题
15 篇
过秦
4 篇
贾谊
2 篇
承秦
2 篇
三个维度
2 篇
西汉
2 篇
摒秦
2 篇
秦论
1 篇
文学宣示
1 篇
汉初
1 篇
《盐铁论》
1 篇
仁政治国
1 篇
道秦
1 篇
批法
1 篇
汉政
1 篇
《尚书》
1 篇
盐铁会议
1 篇
中国传统史学
1 篇
历史局限
1 篇
殷鉴
1 篇
司马迁
机构
3 篇
内蒙古大学
1 篇
广东省成人科技大...
1 篇
商洛学院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1 篇
无为襄安中学
1 篇
中国石油大学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1 篇
苏州大学
1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 篇
上海大学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3 篇
汪高鑫
2 篇
王绍东
1 篇
董飞
1 篇
区永圻
1 篇
肖勇
1 篇
宋贤
1 篇
陈新宇
1 篇
刘跃进
1 篇
臧知非
1 篇
胡月
1 篇
李芋坪
1 篇
把梦阳
1 篇
申波
语言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过秦"
共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西汉盐铁会议上的“
过秦
”与“道
秦
”
收藏
分享
引用
史学史研究
2011年 第2期 12-18页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西汉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等人曾对
秦
朝历史的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出现了"
过秦
"与"道
秦
"的两种不同声音。贤良文学的"
过秦
"是汉初"
过秦
"思潮的继承和延续,意在引起人们对
秦
朝速亡教训的思考和警觉,从而论证调整政策的必要...
详细信息
西汉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等人曾对秦朝历史的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出现了"过秦"与"道秦"的两种不同声音。贤良文学的"过秦"是汉初"过秦"思潮的继承和延续,意在引起人们对秦朝速亡教训的思考和警觉,从而论证调整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也存在着对秦朝的历史地位肯定不足,对法治主义全盘否定的历史局限。以桑弘羊为首的部分执政者,赞扬秦朝的历史人物,肯定秦朝的历史地位,意在坚持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路线,维持汉武帝时期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他们一改汉代"过秦"的旧论,突破对秦朝历史"不敢道"的藩篱,在对秦朝历史的研究与评价上是有贡献、有突破的。
关键词:
西汉
盐铁会议
过秦
道
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承
秦
·
过秦
·摒
秦
:汉人
秦
论的三个维度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史研究
2024年 第2期 20-37页
作者:
汪高鑫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接
秦
而建的汉朝,对于
秦
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
秦
论,存在着“承
秦
”“
过秦
”和“摒
秦
”三个维度。“承
秦
”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
秦
朝制度的继承性;“
过秦
”主在治政,揭示
秦
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
秦
”主在正统,将
秦
朝视为闫朝...
详细信息
接秦而建的汉朝,对于秦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秦论,存在着“承秦”“过秦”和“摒秦”三个维度。“承秦”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秦朝制度的继承性;“过秦”主在治政,揭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秦”主在正统,将秦朝视为闫朝,从历史统绪上否定其政权的合法性。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体现了汉人对于秦朝历史的认识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主要在制度层面,否定则主要在治政与正统层面。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过秦”则为其中的枢纽。“汉承秦制”而以具有仁德特点的周制进行补充,与“过秦”思潮对秦政仁义不施、暴虐天下的批判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朝持续不断的“过秦”,给秦朝打上了深深的暴政印记,以至于人们不敢“道秦”,“摒秦”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汉人秦论对于汉朝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历代秦论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承
秦
过秦
摒
秦
秦
论
三个维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西汉“
过秦
”风潮与儒者的“王霸之辩”
收藏
分享
引用
社会科学
2022年 第6期 53-62页
作者:
把梦阳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汉初陆贾对
秦
朝灭亡原因的检讨,依托战国诸子“帝王霸亡”的叙述模式展开,着意于凸显
秦
政之苛暴,客观上丰富了先
秦
以来诸子批判暴政的历史素材。此后贾谊之《
过秦
》在继承诸子论政传统的同时,开始从
秦
统一历程的视角反思
秦
政之得失,初...
详细信息
汉初陆贾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检讨,依托战国诸子“帝王霸亡”的叙述模式展开,着意于凸显秦政之苛暴,客观上丰富了先秦以来诸子批判暴政的历史素材。此后贾谊之《过秦》在继承诸子论政传统的同时,开始从秦统一历程的视角反思秦政之得失,初步指出秦亡于不行王道。后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则明确强调秦政的“霸道”属性,进而将“周秦之别”作为“王霸之辩”的历史参照,从而反向论证儒家王道政治的合理性。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发展,西汉初年的诸子政治哲学至西汉中叶已逐渐让位于儒家五经之学,而儒家倡导“王霸之辩”的历史与学理依据也日益完善。
关键词:
过秦
帝王霸亡
王霸之辩
王道
霸道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论汉代“
过秦
”思想的历史局限
收藏
分享
引用
史学史研究
2009年 第3期 26-32页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汉代史论家的"
过秦
"思潮,曾经对巩固汉朝的统治起
过
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历史局限,一是"重其亡而忽其兴",对
秦
朝的兴盛
过
程与历史地位研究不够,重视不足,不利于对
秦
朝历史的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二是"扬道德而非法治",对
秦
朝的法治主义...
详细信息
汉代史论家的"过秦"思潮,曾经对巩固汉朝的统治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历史局限,一是"重其亡而忽其兴",对秦朝的兴盛过程与历史地位研究不够,重视不足,不利于对秦朝历史的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二是"扬道德而非法治",对秦朝的法治主义全盘否定,对道德因素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无限拔高,既制约了汉代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弱化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法制意识。三是"笃于义而薄于利",对秦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过度批判,限制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与个性特点的发展。
关键词:
汉代
史论家
过秦
历史局限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盐铁论》中贤良文学“
过秦
”思想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1期36卷 185-187页
作者:
李芋坪
董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盐铁论》中的贤良文学从"严刑峻法"、"商、蒙误国"、"劳民伤财"三个角度对
秦
政进行了批判,对汉代汲取
秦
亡教训有其裨益所在。但不应忽视贤良文学考察
秦
政
过
程中"察其亡而不考其兴","对法治及功利思想
过
度指斥"的不当之处,这两点对汉...
详细信息
《盐铁论》中的贤良文学从"严刑峻法"、"商、蒙误国"、"劳民伤财"三个角度对秦政进行了批判,对汉代汲取秦亡教训有其裨益所在。但不应忽视贤良文学考察秦政过程中"察其亡而不考其兴","对法治及功利思想过度指斥"的不当之处,这两点对汉朝汲取"兴国之术"以及历史观念,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盐铁论》
过秦
法治
功利主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秦
之攻守得失与贾谊“
过秦
”主张
收藏
分享
引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6期31卷 53-57页
作者:
宋贤
商洛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商洛726000
秦
始皇定天下于一尊而遽然覆灭,激荡起汉初"
过秦
"思潮,贾谊认为
秦
之速亡在于
秦
政暴虐惨刻不知攻守之势异。为此,他批判
秦
帝国的极端法家文化,亟待汉王朝能够转变治国理念以顺应"守天下"的新形势,实施儒家仁义传统。
秦始皇定天下于一尊而遽然覆灭,激荡起汉初"过秦"思潮,贾谊认为秦之速亡在于秦政暴虐惨刻不知攻守之势异。为此,他批判秦帝国的极端法家文化,亟待汉王朝能够转变治国理念以顺应"守天下"的新形势,实施儒家仁义传统。
关键词:
贾谊
过秦
仁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承
秦
·
过秦
·摒
秦
:汉人
秦
论的三个维度
收藏
分享
引用
先
秦
、
秦
汉史
2024年 第5期
作者:
汪高鑫
接
秦
而建的汉朝,对于
秦
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
秦
论,存在着“承
秦
”“
过秦
”和“摒
秦
”三个维度。“承
秦
”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
秦
朝制度的继承性;“
过秦
”主在治政,揭示
秦
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
秦
”主在正统,将
秦
朝...
详细信息
接秦而建的汉朝,对于秦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秦论,存在着“承秦”“过秦”和“摒秦”三个维度。“承秦”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秦朝制度的继承性;“过秦”主在治政,揭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秦”主在正统,将秦朝视为闰朝,从历史统绪上否定其政权的合法性。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体现了汉人对于秦朝历史的认识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主要在制度层面,否定则主要在治政与正统层面。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过秦”则为其中的枢纽。“汉承秦制”而以具有仁德特点的周制进行补充,与“过秦”思潮对秦政仁义不施、暴虐天下的批判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朝持续不断的“过秦”,给秦朝打上了深深的暴政印记,以至于人们不敢“道秦”,“摒秦”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汉人秦论对于汉朝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历代秦论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承
秦
过秦
摒
秦
秦
论
三个维度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在线全文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
过秦
论》三题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2期56卷 1-10页
作者: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于西汉贾谊名篇《
过秦
论》有三个问题:一是《文选》所收《
过秦
论》的文本来源问题。经考察具体文本可知,《文选》中所收《
过秦
论》的文本来源,可以肯定不是来自《新书》,而是来自《史记》或者《汉书》。二是关于《
过秦
论》之"
过
"字的...
详细信息
关于西汉贾谊名篇《过秦论》有三个问题:一是《文选》所收《过秦论》的文本来源问题。经考察具体文本可知,《文选》中所收《过秦论》的文本来源,可以肯定不是来自《新书》,而是来自《史记》或者《汉书》。二是关于《过秦论》之"过"字的内涵问题。三是《过秦论》的思想与写作对于后世史论文章的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
贾谊
过秦
曹冏
干宝
新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陆贾与贾谊
过秦
思想比较研究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胡月
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秦
朝速亡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震撼,它还启示后人怎样维护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于是,在
秦
朝之后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
过秦
”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在历代
过秦
思想中,西汉王朝对
秦
亡的反思力度最强、讨论热度最高,成为流...
详细信息
秦朝速亡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震撼,它还启示后人怎样维护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于是,在秦朝之后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过秦”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在历代过秦思想中,西汉王朝对秦亡的反思力度最强、讨论热度最高,成为流行一时的思想思潮。在这一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中,陆贾与贾谊的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二人的过秦思想的内容却是不尽相同的。陆贾深谙经历秦朝暴虐极端统治后如何使国家统治进入稳定发展是关键,因此,他的过秦思想比较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不仅成功促进汉初统治的转变,还掀起并促进过秦思想的发展。与陆贾相比,贾谊则生活在西汉建立初期,政权面临着外有匈奴侵扰,内有同姓诸侯国虎视眈眈偷窥中央最高权力的危险。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贾谊纵向探索,整体上把握秦兴亡的历史规律,其过秦思想从纵向总结王朝兴亡规律,有利于解决西汉面临的现实问题,还为以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因此通过比较二人的过秦思想,可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过秦思想的内涵以及汉初时局的微妙变化。
关键词:
陆贾
贾谊
过秦
秦
西汉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独尊儒术的文学先声——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读《
过秦
论》
收藏
分享
引用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1年 第20期 57-58页
作者:
肖勇
无为襄安中学
作为史论的典范、文学的奇葩,《
过秦
论》奠定了贾谊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拨开历史与文学的华美外衣,文章真正的精神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的文学宣示,也即儒家价值观的宣言书,全文充斥着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治国理念。如果说实现儒术独尊地位...
详细信息
作为史论的典范、文学的奇葩,《过秦论》奠定了贾谊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拨开历史与文学的华美外衣,文章真正的精神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的文学宣示,也即儒家价值观的宣言书,全文充斥着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治国理念。如果说实现儒术独尊地位的历史功臣是董仲舒,那么贾谊就是文学上的开路先锋,在汉初皇权与儒家最终实现政教合一的过程中,《过秦论》则承担了文以传道的历史使命。本文拟就结合汉初特殊的时代背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读它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
过秦
文学宣示
儒家价值观
仁政治国
儒术独尊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2页
<<
<
1
2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