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3 篇 世界史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主题

  • 15 篇 过秦
  • 4 篇 贾谊
  • 2 篇 承秦
  • 2 篇 三个维度
  • 2 篇 西汉
  • 2 篇 摒秦
  • 2 篇 秦论
  • 1 篇 文学宣示
  • 1 篇 汉初
  • 1 篇 《盐铁论》
  • 1 篇 仁政治国
  • 1 篇 道秦
  • 1 篇 批法
  • 1 篇 汉政
  • 1 篇 《尚书》
  • 1 篇 盐铁会议
  • 1 篇 中国传统史学
  • 1 篇 历史局限
  • 1 篇 殷鉴
  • 1 篇 司马迁

机构

  • 3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广东省成人科技大...
  • 1 篇 商洛学院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无为襄安中学
  • 1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苏州大学
  • 1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1 篇 上海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 篇 汪高鑫
  • 2 篇 王绍东
  • 1 篇 董飞
  • 1 篇 区永圻
  • 1 篇 肖勇
  • 1 篇 宋贤
  • 1 篇 陈新宇
  • 1 篇 刘跃进
  • 1 篇 臧知非
  • 1 篇 胡月
  • 1 篇 李芋坪
  • 1 篇 把梦阳
  • 1 篇 申波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过秦"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西汉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
收藏 引用
史学史研究 2011年 第2期 12-18页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西汉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等人曾对朝历史的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出现了"过秦"与"道"的两种不同声音。贤良文学的"过秦"是汉初"过秦"思潮的继承和延续,意在引起人们对朝速亡教训的思考和警觉,从而论证调整政策的必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过秦·摒:汉人论的三个维度
收藏 引用
中国史研究 2024年 第2期 20-37页
作者: 汪高鑫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而建的汉朝,对于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论,存在着“承”“过秦”和“摒”三个维度。“承”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朝制度的继承性;“过秦”主在治政,揭示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主在正统,将朝视为闫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汉“过秦”风潮与儒者的“王霸之辩”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22年 第6期 53-62页
作者: 把梦阳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汉初陆贾对朝灭亡原因的检讨,依托战国诸子“帝王霸亡”的叙述模式展开,着意于凸显政之苛暴,客观上丰富了先以来诸子批判暴政的历史素材。此后贾谊之《过秦》在继承诸子论政传统的同时,开始从统一历程的视角反思政之得失,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汉代“过秦”思想的历史局限
收藏 引用
史学史研究 2009年 第3期 26-32页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汉代史论家的"过秦"思潮,曾经对巩固汉朝的统治起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历史局限,一是"重其亡而忽其兴",对朝的兴盛程与历史地位研究不够,重视不足,不利于对朝历史的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二是"扬道德而非法治",对朝的法治主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盐铁论》中贤良文学“过秦”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1期36卷 185-187页
作者: 李芋坪 董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盐铁论》中的贤良文学从"严刑峻法"、"商、蒙误国"、"劳民伤财"三个角度对政进行了批判,对汉代汲取亡教训有其裨益所在。但不应忽视贤良文学考察程中"察其亡而不考其兴","对法治及功利思想度指斥"的不当之处,这两点对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之攻守得失与贾谊“过秦”主张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6期31卷 53-57页
作者: 宋贤 商洛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商洛726000
始皇定天下于一尊而遽然覆灭,激荡起汉初"过秦"思潮,贾谊认为之速亡在于政暴虐惨刻不知攻守之势异。为此,他批判帝国的极端法家文化,亟待汉王朝能够转变治国理念以顺应"守天下"的新形势,实施儒家仁义传统。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过秦·摒:汉人论的三个维度
收藏 引用
汉史 2024年 第5期
作者: 汪高鑫
而建的汉朝,对于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论,存在着“承”“过秦”和“摒”三个维度。“承”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朝制度的继承性;“过秦”主在治政,揭示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主在正统,将朝...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过秦论》三题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2期56卷 1-10页
作者: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于西汉贾谊名篇《过秦论》有三个问题:一是《文选》所收《过秦论》的文本来源问题。经考察具体文本可知,《文选》中所收《过秦论》的文本来源,可以肯定不是来自《新书》,而是来自《史记》或者《汉书》。二是关于《过秦论》之""字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胡月 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朝速亡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震撼,它还启示后人怎样维护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于是,在朝之后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过秦”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在历代过秦思想中,西汉王朝对亡的反思力度最强、讨论热度最高,成为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独尊儒术的文学先声——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读《过秦论》
收藏 引用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1年 第20期 57-58页
作者: 肖勇 无为襄安中学
作为史论的典范、文学的奇葩,《过秦论》奠定了贾谊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拨开历史与文学的华美外衣,文章真正的精神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的文学宣示,也即儒家价值观的宣言书,全文充斥着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治国理念。如果说实现儒术独尊地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