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36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4 篇 历史学
    • 237 篇 中国史
    • 60 篇 考古学
    • 11 篇 世界史
  • 76 篇 法学
    • 54 篇 政治学
    • 3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4 篇 社会学
    • 6 篇 民族学
    • 5 篇 法学
  • 53 篇 经济学
    • 37 篇 应用经济学
    • 17 篇 理论经济学
  • 52 篇 管理学
    • 27 篇 公共管理
    • 19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43 篇 工学
    • 26 篇 城乡规划学
    • 21 篇 建筑学
    • 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32 篇 教育学
    • 30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24 篇 文学
    • 1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新闻传播学
  • 21 篇 理学
    • 11 篇 地理学
    • 7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生态学
  • 15 篇 艺术学
    • 13 篇 美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4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454 篇 迁都
  • 31 篇 洛阳
  • 30 篇 都城
  • 26 篇 北京
  • 20 篇 孝文帝
  • 19 篇 国民政府
  • 18 篇 首都
  • 18 篇 北魏
  • 16 篇 明成祖
  • 15 篇 南京
  • 13 篇 朱棣
  • 13 篇 北魏孝文帝
  • 12 篇 中国
  • 11 篇 韩国
  • 10 篇 重庆
  • 10 篇 平城
  • 10 篇 历史
  • 9 篇 明代
  • 9 篇 公元前
  • 8 篇 定都

机构

  • 6 篇 暨南大学
  • 6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5 篇 河南大学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西北大学
  • 4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郑州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吉林大学
  • 3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 篇 许小青
  • 3 篇 陈鹏
  • 3 篇 刘伉
  • 2 篇 王东洋
  • 2 篇 姜望来
  • 2 篇 杨耀健
  • 2 篇 李怡净
  • 2 篇 胡莹莹
  • 2 篇 王紫萱
  • 2 篇 尹钧科
  • 2 篇 万惠团
  • 2 篇 高福顺
  • 2 篇 余蔚
  • 2 篇 桑秋杰
  • 2 篇 李文苓
  • 2 篇 林思翔
  • 2 篇 王毓蔺
  • 2 篇 王亚杰
  • 2 篇 郑德浩
  • 2 篇 熊召政

语言

  • 453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迁都"
45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从清华简《系年》看卫国的初封与迁都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16年 第1期15卷 119-124页
作者: 刘瑛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清华简《系年》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西周时期卫国初封的历史以及春秋时期卫国迁都、赤狄入侵等史实。其中一部分内容传世文献未载。本文以讨论《系年》此章为主,以《系年》所记卫国史与《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的记载对照,分析异同...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意义
收藏 引用
许昌学院学报 1992年 第4X期15卷 67-72页
作者: 刘精诚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民政府最终为何迁都重庆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 2017年 第9期 30-35页
作者: 唐润明 重庆市档案馆
虽然蒋介石早在1935年就已决定将四川作为对口抗战的大后方、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首都究竟迁到什么地方,却一直悬而未决。直到是年11月12日蒋介石与林森晤面会商并共同决定迁都重庆之前,都没有国民政府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之将亡,崇祯为何不迁都
收藏 引用
各界 2023年 第2期 58-63页
作者: 艾公子 不详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外,大顺军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仿佛在向大明王朝索命。困守城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召来自己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巩永固是支持迁都南京的大臣之一。上一个月,他还跟崇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四)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 2017年 第10期 38-57页
作者: 唐润明 重庆市档案馆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面抗战。虽然此次大战的地点仍在与南京为邻的上海,且规模比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更大、更残酷、更惨烈,但由于这是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引敌南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两次迁都之争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史 2012年 第12期 1-10页
作者: 许小青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迁都问题,南北舆论出现两次热烈集中的讨论。第一次以武汉孙伏园主编的《中央副刊》为主阵地,围绕理想中的首都、如何改造政治上落后的北京、如何建设文化中心北京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92...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王莽迁都洛阳刍议
收藏 引用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2期37卷 12-17页
作者: 王丁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
西汉建立初期曾短暂定都洛阳。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得刘邦迁都长安。此后,洛阳被继任的汉朝统治者认为是一座较大的城邑,仅因武库、敖仓在这一地区而显得相对重要。直到西汉中后期,翼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汉家礼制问题,向汉元帝建议迁都洛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代中国迁都的环境史解释
收藏 引用
绿叶 2012年 第6期 49-55页
作者: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
环境意识兴起于近现代,环境问题却始于人类生产活动出现之初。古代中国,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文明中心由黄土高原先转至华北平原再转至南方湿地,从而缓解了环境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到了现代,我们已然不再具有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定都与迁都:中国历史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晚晴 2014年 第U4期 39-44页
作者: 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北魏的迁都之争与军事重心的转移
收藏 引用
荆楚学刊 2017年 第1期18卷 87-90页
作者: 郑德浩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河北邺城是北魏前期历代君主迁都的理想地点。随着北方的统一,北魏军事重心的转移,作为军事重镇的邺城相对洛阳的优势不再,因而,孝文帝在选择迁都地点时,选择了更靠近与南朝争夺前线的洛阳地区。荥阳郑氏由式微到崛起的过程,就是北魏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