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3 篇 贫乏时代
  • 1 篇 海德格尔
  • 1 篇 猜想
  • 1 篇 初状态
  • 1 篇 信任
  • 1 篇 诗歌的意义
  • 1 篇 交通工具
  • 1 篇 人类
  • 1 篇 回归
  • 1 篇 语言
  • 1 篇 祖宗
  • 1 篇 诗人的重新发现
  • 1 篇 耐磨
  • 1 篇 物质
  • 1 篇 建筑
  • 1 篇 诗人自杀
  • 1 篇 山洞
  • 1 篇
  • 1 篇 生活状态

机构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达县师范专科学校
  • 1 篇 四川大学

作者

  • 1 篇 杨晓云
  • 1 篇 陈延红
  • 1 篇 雷斌

语言

  • 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贫乏时代"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贫乏时代:诗的困境与诗人的重新发现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1期26卷 95-97页
作者: 杨晓云 雷斌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达县师范专科学校 四川达州635000
诗歌面临着贪乏的现实生活语境。随着大众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歌的时代氛围由此改变了。关注现代诗歌中出现的新感性,在通向诗歌的途中,死亡成为诗人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可能途径,是诗人发现了“生命另有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贫乏时代 诗人何为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 第2期 32-35页
作者: 陈延红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在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后来研究者多将他的美学思想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追问"存在"、中期显现"真理"、后期则是倾听"语言"。当然,他的后期思想可以说是前期生存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戒备
收藏 引用
东方青年·教师 2010年 第1期 21-21页
为了回归到人类的最初状态,为了感触我们的祖宗先人在物质及其贫乏时代的生活状态,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高楼建筑,我们会重新回到简陋的茅屋或者山洞;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迅捷的交通工具,我们会重新穿上耐磨的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