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 篇 文学
    • 1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27 篇 诗经选
  • 10 篇 余冠英
  • 8 篇 《诗经》
  • 3 篇 诗歌
  • 3 篇 《诗集传》
  • 3 篇 小雅
  • 3 篇 诗人
  • 2 篇 诗经译注
  • 2 篇 《伐檀》
  • 2 篇 数词
  • 2 篇 朱熹
  • 2 篇 诗义
  • 2 篇 考辨
  • 2 篇 毛诗序
  • 2 篇 女子
  • 2 篇 先生
  • 2 篇 《毛传》
  • 2 篇 男子
  • 2 篇 姚际恒
  • 2 篇 方玉润

机构

  • 1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中国诗经学会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保定学院
  • 1 篇 浙江桐乡市文联丰...
  • 1 篇 忻州师范学院
  • 1 篇 吉林艺术学院
  • 1 篇 扬州职业大学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翟相君
  • 1 篇 陈晓
  • 1 篇 陈文钧
  • 1 篇 刘永
  • 1 篇 李乔
  • 1 篇 郭丹
  • 1 篇 叶瑜荪
  • 1 篇 卢雪松
  • 1 篇 吴培德
  • 1 篇 涂光雍
  • 1 篇 韦凤娟
  • 1 篇 刘强
  • 1 篇 王佳玲
  • 1 篇 蔡文锦
  • 1 篇 陈绍哲
  • 1 篇 韩明安
  • 1 篇 涂清发
  • 1 篇 叶晨晖
  • 1 篇 于新
  • 1 篇 张箫

语言

  • 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经选"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余冠英《诗经选》动植物词训诂质疑
收藏 引用
山花 2013年 第16期 138-139页
作者: 赵雨 卢雪松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大学中文系 中国诗经学会 吉林艺术学院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初版于1956年。夏传才师称该书为十七年(1949-1966)间"影响最大、成绩最显著"[1]的《诗经》注译本。夏师评价该书"释词经过自己的钻研推敲,广采百家,又时有精当的发明"[1],洪湛侯评价该书"注释不墨守一家……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永远的《诗经》——《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诗经选》前言
收藏 引用
博览群书 2017年 第8期 50-52页
作者: 刘强 刘永 上海理工大学
按照本系列丛书的编顺序,《诗经选》理当排在首位。不过,小读者真正对《诗经》产生兴趣,试图翻阅求解,也许是在十二三岁、上了初中之后了。毕竟,今天的教育生态已经和古代截然不同。在古代,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常常是孩子们较...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诗经》数词量词的用法及特点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 1982年 第1期 101-107页
作者: 黄高宪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三百零五篇,其中一百三十多篇使用了数词,有的一篇中就使用了几十个数词,如《豳风·七月》,在《七月》这首诗中出现的数词就有四十处之多。《诗经》中的量词虽然不如数词那么常用,但数目也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诗经》中的数词
收藏 引用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2期 58-66页
作者: 王文清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就数词而论,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三十余篇使用了数词,占全书篇目的五分之二以上,其中有的一篇中就出现了四十余处之多(《豳风·七月》),可谓古今罕有。为些,本文试图就《诗经》中数词入诗的基本情况及...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穀”字解
收藏 引用
山西教育(教学) 2008年 第10期 63-64页
作者: 于新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穀"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23次,概括起来大体有5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穀"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诗经·召南·行露》的解释
收藏 引用
龙岩师专学报 1983年 第1期 54-58页
作者: 郭丹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这是《诗经·召南·行露》诗。全诗三章,是一首女子拒绝男子婚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述《诗经·国风》爱情描写的文化内蕴
收藏 引用
语文学刊(教育版) 1999年 第6期 4-6页
作者: 宋钢 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蒹葭》集释、集评并简析
收藏 引用
语文学刊(教育版) 1989年 第2期 16-19页
作者: 王占威
集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路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①《传》:“兴也。蒹(jiān尖),(未秀穗的芦荻,青徐州人谓之蒹。)葭(jiǎ家),芦也。苍苍,盛也。白露凝泪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蒹葭》题旨多解考辨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 2008年 第6期 115-116页
作者: 孙建虎 王佳玲 保定学院中文系
  一、美刺之说  这是学术史对题意最早的定位.说:"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东汉郑玄:"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雅诗分类简说——雅诗浅论之一
收藏 引用
绥化师专学报 1985年 第1期 25-32页
作者: 张箫
诗经”自结集以来特别是汉代以后,一直被尊为经典,“掌之王朝,颁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朱彝尊《曝书亭集》),作为一种说教——诗教——的工具,担负起了维护封建道德的政治责任。“五四”以后,《诗经》的研究冲破了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