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9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8 篇 文学
    • 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65 篇 诗史意义
  • 5 篇 诗歌创作
  • 3 篇 《文选》
  • 3 篇 诗歌
  • 3 篇 身心体验
  • 3 篇 贾岛
  • 2 篇 七律
  • 2 篇 初盛唐
  • 2 篇 五言“古风”
  • 2 篇 晚清
  • 2 篇 沈宋体
  • 2 篇 自我超越
  • 2 篇 杜甫
  • 2 篇 杂诗
  • 2 篇 扬弃
  • 2 篇 阮籍
  • 2 篇 诗风
  • 2 篇 衰疾书写
  • 2 篇 诗人
  • 2 篇 艺术探索

机构

  • 8 篇 汕头大学
  • 6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湖南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吉林大学
  • 2 篇 南昌师范学院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唐山师范学院
  • 1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广西师范学院
  • 1 篇 防灾科技学院
  • 1 篇 香港浸会大学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

作者

  • 10 篇 温世亮
  • 5 篇 黄琪
  • 3 篇 赵超
  • 2 篇 兰石洪
  • 2 篇 刘怀荣
  • 2 篇 陈岩琪
  • 2 篇 贺威丽
  • 1 篇 赫兆丰
  • 1 篇 王慧敏
  • 1 篇 王成
  • 1 篇 宗瑞冰
  • 1 篇 蔡龙威
  • 1 篇 刘靖渊
  • 1 篇 龚慧兰
  • 1 篇 吴华峰
  • 1 篇 李定广
  • 1 篇 贺同赏
  • 1 篇 陈昌云
  • 1 篇 张永吉
  • 1 篇 胡冰清

语言

  • 6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史意义"
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极玄集》“诗家射雕之手”的选本定位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4年 第1期 220-231页
作者: 卢燕新 南开大学文学院
姚合《极玄集》选王维等21人诗百首,《序》称所选者皆“诗家射雕之手”。从时间范围看,所选者包括盛、中唐诗人,而以中唐前期诗人为主。就题材内容而言,选本涵盖送别伤离、寄远赠答、羁旅登临、题赞咏物、记事怀人、感怀即兴,很少涉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盛唐诗用事的比兴精神、创作范式及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3年 第3期 207-214页
作者: 黄琪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盛唐诗用事以比兴诗学精神为根基,将汉魏文人诗中已存在的用事与兴寄结合的创作现象,升华为自觉的实践,纠正了南朝以隶事炫示富博的诗歌风气,也跳出了初唐五律的类书式、套路化的用事思路,并创造出殷璠所说的“无论兴象,兼复故实”的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由正及变:清代桐城麻溪姚氏诗歌之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22年 第1期 106-115页
作者: 温世亮 汕头大学文学院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是有清一代典型的文学世家。在麻溪姚氏家族中以诗名世者甚夥,他们实际也成为推动桐城诗派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清代诗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麻溪姚氏诗歌创作保持着家族基因的存续绵延,显示出雅正根深的特点。不过,受时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8年 第3期38卷 112-120页
作者: 蔡彦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中后期“学凡三变”现象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6期41卷 134-142,200页
作者: 温世亮 汕头大学文学院 广东汕头515063
中晚明时期,“学凡三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词章向制举、向心学的转变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由词章向心学转变,与重道轻文传统、明代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等文化机制密切相关。由词章向心学的转变,并非表现为彼此间绝对的扞格不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杜诗“遣兴体”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09年 第3期 29-37页
作者: 曹辛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有关杜甫诗歌体式研究的文章为数不多,即使有也未见对杜诗中"遣兴体"进行抽绎、归纳并予以考察者。杜诗中凡是以抒写各种感兴为主,采用"随时适兴"、"借物托兴"等方式来独白内心、遣忧解闷的诗作,均可称为"遣兴体"。对杜诗中"遣兴体"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有关河湟诗歌的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12年 第8期 162-175,288-289页
作者: 余恕诚 王树森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0
中晚唐时期,基于唐与吐蕃关系,以及外患与内政关系而产生的河湟诗歌,涉及杜甫、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吕温、杜牧、李商隐等许多重要作家,作品总量超过六百首。河湟诗歌产生于八世纪至九世纪唐与吐蕃角逐竞争的大背景中,既记录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乾嘉之际诗歌创作力量结构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5期43卷 87-93页
作者: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乾嘉之际的诗坛,中下级官吏诗人群是主要的也是成就最大的创作集团,打破了由台阁诗人主导诗风的状况。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古典诗歌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清代诗史自身的重要变化。它不仅揭示了诗歌创作力量核心从庙堂的向下转移,更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重估苏武诗的诗史意义——以其章法和句法的创新为考察中心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2014年 第12期 27-33页
作者: 赫兆丰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210023
与李陵诗相比,苏武诗在章法上善于利用擒纵变化、疏密相间的办法为诗句造"势"。句法方面,苏武诗首创了"俯(仰)……,仰(俯)……"句式,以及今昔二景一联之中相对、两联之中相应的句式。与《古诗十九首》和李陵诗相比,苏武诗具备更多的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庠、宋祁的七律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2009年 第6期 108-114页
作者: 张立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江西南昌330027
宋庠、宋祁是后昆体诗人群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七律创作在西昆体向江西诗派的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就内容而言,二宋七律皆表达了自己的仕途沉浮、叹老念衰之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倾向,这一点迥别于西昆体。在风格上,二宋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