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文学
    • 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1 篇 被释字
  • 3 篇 《说文解字》
  • 3 篇 《说文》
  • 3 篇 声训
  • 2 篇 声符
  • 2 篇 释字
  • 2 篇 训释
  • 2 篇 声读同字
  • 2 篇 《释名》
  • 2 篇 读若
  • 1 篇 古今字
  • 1 篇 形源
  • 1 篇 引例
  • 1 篇 直训系联
  • 1 篇 修订本
  • 1 篇 唇音
  • 1 篇 假借字
  • 1 篇 《辞源》
  • 1 篇 王力
  • 1 篇 语文工具书

机构

  • 2 篇 太原师范学院
  • 2 篇 西南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师大中文系
  • 1 篇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 篇 湖南岳阳师专中文...
  • 1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1 篇 黔西南民族■■

作者

  • 2 篇 王卯根
  • 1 篇 高元石
  • 1 篇 马景仑
  • 1 篇 马文熙
  • 1 篇 刘晓南
  • 1 篇 赵新民
  • 1 篇 李茂康
  • 1 篇 张瑜
  • 1 篇 陈朝阳
  • 1 篇 祝敏彻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被释字"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说文解》“读若”被释字关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 第9期 33-34页
作者: 张瑜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者们历来对《说文解》“读若”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大致分为四类关系为辅”。的研究很重视,但分歧也一直存在。本文就各家对“读若”被释字“纯语音关系”“形义关系”“语音兼形义关系”“语音关系为主。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名》易之训的语音分析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1年 第4期 14-20页
作者: 马景仑 南京师大中文系 210024
本文打算撇开《名》声训的意义内涵(无论是有实际根据的,还是纯主要臆想的,一概不论),仅从语音角度,对《名》中的“易”之训作统括式的定量分析,以其对《名》声训的语音形式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并进而管窥汉末语音的一些情况。“...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形训界说辨正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5年 第3期 37-43页
作者: 马文熙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形训界说辨正马文熙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因形求义”。它是传统训诂学解词意义的一种方法。以往许多论著给形训下了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①与形相贴切的意义训叫形训。形训表明依义造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说文》义部分之本复出现象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3年 第3期 41-45页
作者: 刘晓南 湖南岳阳师专中文系 414000
如果有部著作,每七句话中就有一句有问题,那么其整体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流传了千余年的《说文解》,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就确实遇上了类似的批评。王力先生在讨论理想的典时,指出作为典的《说文》有这样一条不理想,曰:“注解中出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华典》中的“〈古〉又同某”
收藏 引用
辞书研究 1999年 第2期 106-111页
作者: 李茂康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重庆400715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代工具书的义与并列式合成词的形成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6期16卷 57-60页
作者: 高元石
本文列举了古代词书、书、韵书里义中与汉语并列式合成同的形成有关系的大量例证,分析了这些古代语文工具书在汉语并列式合成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文》形声“读若”注音条例考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 第4期 25-28页
作者: 王卯根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太原030012
本文从分析声符丧失标音作用的具体原因入手,归纳出《说文解》中形声的“读若”注音条例:因声符生僻而设;因形声与其声符读音背离而设;因同一声符之形声读音分化而设;因声符多音而设。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名疏证补点校》序言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16卷 16-19页
作者: 祝敏彻
一、《名》的性质、体例与价值 《名》,东汉人刘熙撰。是一部用声训(音训)来义,即用音同、音近、音转的来解义的训诂书。刘熙在《名·序言》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所以他说他著此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文解》的“声读同”现象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 第4期 75-79页
作者: 王卯根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太原030012
在《说文解》的形声条目中,有一种特殊的“读若”现象,即读若与声符相同。王筠《说文例》曾为此专立“声读同”一目,辑录凡42条。本文在全面考察许书形声“读若”条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40条逐一剖析,认为有32条分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文解》直训系联显示的意义关系及其价值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1年 第2期21卷 58-61页
作者: 赵新民 中州古籍出版社 河南郑州450002
对《说文解》中的直训跟踪查询 ,将其被释字系联起来 ,可以串为甲→乙→丙→丁的形式或交叉组合的形式 ,看起来词义应该是一致的。而实际上直训系联起来的一组词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关系。直训系联起来 ,有明义与显示作用 ,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