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51 篇 期刊文献
  • 25 篇 学位论文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6 篇 法学
    • 89 篇 法学
    • 5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6 篇 政治学
    • 7 篇 公安学
    • 5 篇 社会学
  • 107 篇 教育学
    • 103 篇 教育学
  • 99 篇 管理学
    • 56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工商管理
    • 1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1 篇 哲学
    • 91 篇 哲学
  • 81 篇 经济学
    • 78 篇 应用经济学
    • 6 篇 理论经济学
  • 63 篇 文学
    • 4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3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0 篇 工学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建筑学
    • 5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2 篇 历史学
    • 19 篇 中国史
    • 14 篇 考古学
    • 5 篇 世界史
  • 29 篇 医学
    • 1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临床医学
  • 13 篇 理学
    • 6 篇 数学
  • 11 篇 艺术学
    • 5 篇 美术学
  • 9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680 篇
  • 123 篇
  • 29 篇
  • 29 篇
  • 19 篇
  • 19 篇
  • 18 篇
  • 17 篇
  • 15 篇
  • 13 篇 行政许可
  • 12 篇 法制机构
  • 12 篇 行政执法
  • 12 篇
  • 11 篇
  • 11 篇 直属机构
  • 11 篇
  • 11 篇 知行合一
  • 11 篇 孔子
  • 10 篇 行政复议
  • 10 篇 具体行政行为

机构

  • 1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0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5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
  • 4 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贵州大学
  • 4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3 篇 河北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3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郑州大学
  • 3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作者

  • 4 篇 杨国荣
  • 3 篇 刘仁根
  • 3 篇 孙志勇
  • 3 篇 肖运萍
  • 3 篇 林洪鑫
  • 3 篇 袁展汽
  • 3 篇 李若晖
  • 2 篇 赵哲
  • 2 篇 赵娜
  • 2 篇 侯海娟
  • 2 篇 李会玲
  • 2 篇 汪瑞清
  • 2 篇 王博
  • 2 篇 敬乂嘉
  • 2 篇 王璐瑶
  • 2 篇 陈岑
  • 2 篇 张梦银
  • 2 篇 苟东锋
  • 2 篇 郭磊
  • 2 篇 匡代军

语言

  • 68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行"
6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对称矩阵压缩的下标变换定理及在测绘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 第6期36卷 76-82页
作者: 刘正才 陈正阳 朱建军 肖本林 易重海 王怀玉 YI Luo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湖南长沙410083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武汉430068 湘潭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Technology MicroStrategy Inc 1861 International Drive McLean VA 22102 USA
证明了整数环误差引理,进一步证明了对称阵压缩的下标逆变换公式,这将其解压缩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从O(n2)降低到O(1).分析了对称阵的压缩方式下的2种解压缩算法的相对运效率,分析表明,当采用下标逆变换算法从压缩的对称矩阵中查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说副词“”的产生和发展--兼及例证的商榷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18年 第3期 16-21页
作者: 王诚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史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28
副词""很可能是在连动结构中萌生的,来源于"+V_2"中的动词"",但早期例子中""的词性不易确定。从现有材料看,上古汉语中副词""的确凿用例较少。""的副词用法大概到东汉才发展成熟。东汉以后副词""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新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外——以简帛《五》篇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12年 第2期 12-18页
作者: 孟庆楠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主要针对简帛《五》篇中的论述,探讨德的内外之分及内外的关联。《五》开篇即区分了"德之"与"",以此强调了德的内在向度的重要性。该篇还同时指出,"德之"呈现于内的正是以情感为代表的各种内心活动。而《五》经、说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释析“子以四教:文、、忠、信”——兼论公共教育的核心使命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19年 第12期 34-42页
作者: 胡静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价值性需要是人成其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它根源于人超越的精神追求与踏实的现实生活。因而作为人类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教育的核心使命必然指向促进人的价值性需要的达成。《论语》是一部重要的教育文献,记载了孔子成“人”教育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1期36卷 8-15页
作者: 林洪鑫 彭春瑞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200
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体乐府四题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4年 第4期 170-176页
作者: 王福利 苏州大学文学院
体乐府是在汉魏之世歌咏杂兴的背景下产生的诗歌形式,乃诗之流变为八体之一体,其名称多样,或为"歌",或为"",或为"篇",或与"歌"并称为"歌",同其他几种新的乐府诗体一样,在"协声律,播金石"的情况下,亦"总谓之曲",也即体乐府,有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周易》经传“”字字义分析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7年 第5期 30-38,58页
作者: 刘文清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本文乃就《易经》及《易传》中的""字,分别探究其用法、涵义,结果发现""字在《易经》卦爻辞中的意义,大致是以道路、走为核心,引申出为、动、施等意义。而到了《易传》的""字则不仅进而引申有德、运、流及抽象的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外在之与内心之德的贯通——对子思五说构建过程的诠释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09年 第3期 12-18,11页
作者: 孔德立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说,试图解决外在之缺乏内心之德约束的问题。郭店竹简《五》篇"形于内"是外在之与内心之德贯通的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言”与“”的认识类型:基于概念关系史的考察视角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3期50卷 98-105页
作者: 甘莅豪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上海200241 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200241
把"言"""放入"思维""心灵""身体""社会""物质"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关系场中进历史关照,可以发现人类对"言"""概念的理解具有非常丰富的认识类型。原咒观相信"言"可以不依赖""直接作用于"物质"。佛教的业力观把"心""言""身"视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五祀”祀、祀井考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18年 第1期 74-79页
作者: 杨颉慧 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郑州450044
"五祀"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祭祀,但自汉代起"五祀"应祀""还是祀"井"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五祀"祀""不祀"井","五祀"祀"井"始自汉代。汉代"五祀"的变化,是腊、蜡这两种祭祀在秦汉时期的混同造成的,造成这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