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 篇 哲学
    • 11 篇 哲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16 篇 血亲情理
  • 4 篇 孔子哲学
  • 3 篇 情理结构
  • 2 篇 苏格拉底
  • 2 篇 情感理性
  • 2 篇 三年之丧
  • 2 篇 孔子
  • 2 篇 道德理性
  • 2 篇 情理
  • 2 篇 三年之桑
  • 2 篇 血缘亲情
  • 2 篇 心安理得
  • 2 篇 孔孟儒学
  • 2 篇 缘情用理
  • 1 篇 绝对命令
  • 1 篇 道德理性精神
  • 1 篇 法治
  • 1 篇 文化基因
  • 1 篇 儒家伦理
  • 1 篇 西方哲学

机构

  • 4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西藏民族学院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广州行政学院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浙江科技学院
  • 1 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作者

  • 8 篇 刘清平
  • 2 篇 郝巍
  • 1 篇 吴越强
  • 1 篇 陈光连
  • 1 篇 李海超
  • 1 篇 彭建成
  • 1 篇 赵宏宇
  • 1 篇 王彦章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血亲情理"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孔子与苏格拉底伦理观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1年 第1期 39-45页
作者: 刘清平 武汉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430072
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血亲情理还是理性主义——中西方德性与知识研究视角透视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 2011年 第1期 84-89页
作者: 陈光连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200433
知性在西方的哲学中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理性在意识中的思辨反思,是感觉知觉的综合而形成的概念能力向度。但一旦当知性所欲求的知识与力的冲动相联系而具有伦理精神,其德性的形成即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或者说,知识与德性之间也形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解读关于“三年之丧”的对话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 第2期 33-39页
作者: 刘清平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上海200433
在与宰我围绕"三年之丧"展开的对话中,孔子提出了"心安理得"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凭借道德情感超越自然欲望,并进一步把血缘亲情看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和至上原理,从而展示了儒家"血亲情理"精神的几乎所有基本内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儒家血亲情理学术争鸣的反思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期 33-38页
作者: 刘清平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上海200433
从最近十余年来围绕儒家血亲情理精神展开的学术争鸣中,可以引申出来的一个更深层面的伦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维系"慈孝友悌"的血缘亲情,不惜违背孔子自己原创性地确立起来的"志仁无恶"的道德标准,突破正义底线而从事坑人害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家伦理:道德理性还是血亲情理?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1999年 第3期 36-42页
作者: 刘清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血亲情理:中国礼乐美学的文化基因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 第2期 413-426,633-634页
作者: 王彦章 浙江科技学院中文系
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儒家血亲情理观念主导了传统社会的演变。它一方面将无血缘关系的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楔入父子血缘亲情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比兴到无血缘情感的君臣关系之中,从而凭借血缘亲情的凝聚力维系着国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解读关于“三年之丧”的对话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11年 第6期 33-39页
作者: 刘清平
在与宰我围绕“三年之丧”展开的对话中,孔子提出了“心安理得”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凭借道德情感超越自然欲望,并进一步把血缘亲情看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和至上原理,从而展示了儒家“血亲情理”精神的几乎所有基本内涵。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
收藏 引用
新西部 2013年 第19期 87-87页
作者: 郝巍 西藏民族学院
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心安理得,将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定义为血缘亲情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
收藏 引用
伦理学 2002年 第1期
作者: 刘清平
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 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 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
收藏 引用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3年 第10期 87-87,44页
作者: 郝巍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712000
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心安理得,将人类生活的终极本根定义为血缘亲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