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7 篇 菊花青
  • 3 篇 关东
  • 2 篇 二人转
  • 1 篇 阿尔金山
  • 1 篇 窗户
  • 1 篇 戏曲现代戏
  • 1 篇 民间剪纸
  • 1 篇 中年人
  • 1 篇 书记
  • 1 篇 身材不高
  • 1 篇 白桃
  • 1 篇 公鸡
  • 1 篇 唱腔设计
  • 1 篇 走西口
  • 1 篇 能力低下
  • 1 篇 耳朵眼
  • 1 篇 苏武牧羊
  • 1 篇 观众感受
  • 1 篇 狐狸皮
  • 1 篇 畜牧经济

作者

  • 1 篇 李庆成
  • 1 篇 郑宝倩
  • 1 篇 江涌
  • 1 篇 万捷
  • 1 篇 潘湃
  • 1 篇 李学忠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菊花青"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关东雪
收藏 引用
剧本 1996年 第10期 2-18页
作者: 李学忠 万捷
关东雪李学忠,万捷时间:龙腾虎跃的峥嵘岁月。地点:关东大地一个叫虎牛沟的山村。人物:郭四虎──40岁上下的庄稼人,虎牛沟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个死了老婆的光棍汉。大白桃──30多岁,一个曾经走南闯北的“二人转”艺人,传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东汉子、关东娘们的风采──吉剧《关东雪》掠影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1996年 第4期 15-16,68页
关东汉子、关东娘们的风采──吉剧《关东雪》掠影东北民谚:"三九、四九屋里(qiu)。"这是说,在东北最寒冷的日子里,风搅着雪把人捂在屋里,人只好蜷缩在热炕头。可是"风高雪冷更有情",晶莹的白雪能埋葬人间的污秽泥垢,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吉剧又出好剧目——吉剧《关东雪》观后漫笔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1996年 第2期17卷 14-15页
作者: 李庆成
吉剧虽然是一个解放后才创建的新剧种,但它却创作演出了一系列的好戏,如《包公赔情》、《燕青卖线》、《三放参姑娘》、《包公赶驴》、《一夜皇妃》等等,最近,在文化部主办的’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中,吉林省吉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华夏畜牧经济与人名文化
收藏 引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S1期13卷 29-33页
作者: 郑宝倩
在考察贯穿中国历史的人名现象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喜欢以马字偏旁字命名,而翻开辞典,我们又会惊讶于马字偏旁字之多。仅据《辞海》统计,马旁字多达百字以上(转义字,如“骂”未算在内),其中有不少曾做人名。这一现象有力地反映了我国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雪里蹿
收藏 引用
章回小说(上旬刊)(文学版) 2004年 第12期 16-29页
作者: 潘湃
一 边陲小城越千年,但凡古城故事多。笔者要说的,是这座古城的一匹名叫"雪里蹿"的骏马和一个名叫杨五的疯老头的故事。 四十年代末,这座小城的街面上经常有一个幽灵般的疯老头儿,脖子上挂一个马笼头,尻板里夹一根五尺来长的木棍,满街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牛尾巴参
收藏 引用
人参研究 1994年 第1期6卷 46-48页
作者: 江涌
从前,有个老员外雇些伙计种地,还养活大车.老员外家骡马成群,套车都是一顺水的,不带杂花.其中有两挂车最好,一挂是菊花青骡子套七个;一挂是墨红驴,也套七个.牲口草料好,毛梢铮亮,老员外怎能不喜爱?可是喜爱归喜爱,老员外出门不用它.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舅、四婶和小山东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 2003年 第2期 8-9页
在我童年里,对我影响较深的是我的四婶和三舅。我的四婶是位民间剪纸能手,在那双巧手下,一张大红纸顷刻之间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和小白兔。每到秋天,家家户户要糊窗户。当时的农村,没有玻璃,窗户是用纸糊的。为了防雨,要在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