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理学
    • 5 篇 地质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7 篇 工学
    • 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16 篇 自发裂变径迹
  • 10 篇 径迹密度
  • 8 篇 年代测定(考古)
  • 7 篇 裂变径迹法
  • 6 篇 诱发裂变径迹
  • 4 篇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 4 篇 铀含量
  • 3 篇 矿物
  • 2 篇 地球科学
  • 2 篇 北京直立人
  • 2 篇 北京猿人
  • 2 篇 裂变径迹年龄
  • 2 篇 地质样品
  • 2 篇 空间分布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矿物表面
  • 1 篇 超重元素
  • 1 篇 熔融石
  • 1 篇 天然玻璃
  • 1 篇 岩样

机构

  • 3 篇 二机部北京第三研...
  • 2 篇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1 篇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

作者

  • 5 篇 赵云龙
  • 4 篇 刘顺生
  • 3 篇 韩泽宏
  • 3 篇 戎嘉树
  • 3 篇 邢连山
  • 2 篇 黄志章
  • 1 篇 严正
  • 1 篇 王炎庭
  • 1 篇 张志尧
  • 1 篇 袁宝印
  • 1 篇 玉生志郎
  • 1 篇 周书华
  • 1 篇 张忠奎
  • 1 篇 孙盛芬
  • 1 篇 胡瑞英
  • 1 篇 徐钦琦
  • 1 篇 郭士伦
  • 1 篇 徐青
  • 1 篇 郝秀红
  • 1 篇 张青莲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自发裂变径迹"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技术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1984年 第1期1卷 94-97页
作者: 陈祥高 张忠奎 臧文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核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已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是应用各种天然矿物或材料中微量杂质铀的自发裂变碎片,在绝缘固体介质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即裂变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对美国《科学》杂志关于周口店第1地点用火证据的文章的评论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1998年 第4期 73+75+74+76-85页
作者: 徐钦琦 刘金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今年7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Weiner等人以及Wuethrich写的关于周口店用火证据的两篇文章,其中心意思是“北京直立人实际上未用过火”。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发表评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法——原理和实验方法
收藏 引用
世界核地质科学 1984年 第4期 83-88页
作者: 玉生志郎 赵云龙
引言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法是由Price和Walker(1962)以及Fleischer和Price(1963)分别用白云母、天然玻璃进行了首次试验的。这以后,本方法在地质学和考古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测定结果,并被列为重要的研究手段。该法不需昂贵的质谱仪,比较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裂变径迹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铀钍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收藏 引用
放射性地质 1980年 第6期 558-565页
作者: 赵云龙 戎嘉树 黄志章 韩泽宏 邢连山 二机部北京第三研究所
多年来,已用α径迹法测定岩石和矿物中铀含量及空间分布,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即使铀含量在几百至几千ppm,也需用较长的照射时间,而且所得α径迹中很难区分哪些是属于钍系衰变系列的,因此,如果不知道样品的Th/U比值,就较难独立测定...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裂变径迹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铀钍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收藏 引用
铀矿地质 1980年 第6期 558-565+526页
作者: 赵云龙 戎嘉树 黄志章 韩泽宏 邢连山 二机部北京第三研究所
多年来,已用α径迹法测定岩石和矿物中铀含量及空间分布,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即使铀含量在几百至几千 ppm,也需用较长的照射时间,而且所得α径迹中很难区分哪些是属于钍系衰变系列的,因此,如果不知道样品的 Th/U 比值,就较难独立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裂变径迹法及其在铀矿地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收藏 引用
铀矿地质 1979年 第4期 1-12页
作者: 戎嘉树 韩泽宏 赵云龙 王炎庭 冯明月 沈珠勇 二机部北京第三研究所
利用矿物或岩石中铀、钍裂变的碎片径迹来测定铀、钍含量及矿物年令的方法,是裂变径迹法在地质上的应用途径之一。早在1939年就发现铀在受到热中子轰击下,会产生裂变,但一直到1962年普赖斯(Price)等人用蚀刻法把裂变径迹扩大到可用普通...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海南岛玻璃陨石(雷公墨)裂变径迹年龄的测定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1979年 第1期 37-42页
作者: 严正 袁宝印 叶莲芳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一、引言许多绝缘固体如塑料、玻璃和天然矿物常常可以记录带电粒子的径迹(这些未经化学蚀刻的径迹可称为潜迹),这是带电粒子在绝缘固体内沿着自己运动的轨迹所造成的辐射损伤区。在天然矿物中所记录的裂变径迹是这类固体核径迹中的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铹后元素
收藏 引用
化学通报 1978年 第3期 46-53页
作者: 张青莲 北京大学化学系
超铀元素的人工合成,是从1940年开始的。到1961年合成103号元素铹,1967年合成102号元素锘,于是元素周期表中5f区的锕系元素全部为人们所认识。锕系自89号Ac直至103号Lr,与4f区57至71号镧系元素相类似,这两系元素的化学性质,突出地体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地球与环境 1979年 第5期 31-37页
作者: 刘顺生
裂变径迹方法已经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方面是由于适合于作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对象比较广,无论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均可以找到适合于作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矿物和其它绝缘固体物质;另一方面是因...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超重元素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1973年 第6NO.05NO.04NO.03NO.02NO.01期18卷 241-258页
作者: 张志尧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一、前言 1869—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律的时候,人们只发现了63个元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律排成了一张由九十几个元素组成的周期表,把第92号元素铀排在已知元素的最末一个。表中留出29个“空位”,并预言了这些尚未发现元素的性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