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12 篇 脂部
  • 4 篇 微部
  • 3 篇 《说文》
  • 2 篇 物部
  • 2 篇 韵尾
  • 2 篇 两汉
  • 2 篇 月部
  • 2 篇 韵部
  • 2 篇 古音
  • 1 篇 《管子》
  • 1 篇 真部
  • 1 篇 郭沫若
  • 1 篇 《切韵》
  • 1 篇 汉隶
  • 1 篇 “之”
  • 1 篇 元音
  • 1 篇 高等学校
  • 1 篇 “狂”
  • 1 篇 祭部
  • 1 篇 《诗经》

机构

  • 3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长江大学
  • 1 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3 篇 刘冠才
  • 1 篇 刘文敏
  • 1 篇 张世超
  • 1 篇 付海波
  • 1 篇 汤炳正
  • 1 篇 陈芳
  • 1 篇 黄绮
  • 1 篇 汪启明
  • 1 篇 柴玉瑶
  • 1 篇 谢荣娥
  • 1 篇 罗江文
  • 1 篇 李新魁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脂部"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部与微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3期30卷 31-34页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434020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微两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汉时期“”、“微”两的分合
收藏 引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 第20期28卷 189-190页
作者: 柴玉瑶 陈芳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福州350000
两汉时期的"""微"两分合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王力先生为主的主张微分,一是以罗、周两位老先生为主的主张微两合为一"脂部"。本文以两汉诗词韵文为主要材料,探究两汉时期"微"两的分合问题。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微两在两汉时代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2期4卷 68-69页
作者: 付海波 刘冠才 刘文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院长办公室 辽宁阜新123000 南京大学中文系
微两在两汉时代的关系 ,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通过对两汉时代诗赋用韵、《淮南子》韵语、《易林》韵语、《释名》声训材料进行的全面分析 。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语“偏举”释例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89年 第2期 23-29页
作者: 汤炳正
先民创造语言之时,一个单词或等于一个句子之含义。此种现象姑称之为“偏举”,举例如下。 一、表动 首先就古人沐浴之事言之: 沐——《说文》水云:“沐,濯发也。从水,木声。”(莫卜切) 按古人以“沐”为濯发之专称,非洗濯之通名。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祭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04年 第2期 12-17页
作者: 刘冠才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10093
的问题非常复杂 ,也非常特殊 ,涉及到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门。本文重点讨论与古音学(上古音 )有关的问题 ,同时也涉及到今音学 (即“广韵学”)的一些问题。以古音学而论 ,祭关涉到上古的韵和声调两个方面。本文重点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质物真文在两汉时代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2年 第S1期22卷 1-5页
作者: 刘冠才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10008
与物、真与文在两汉时代的关系,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对两汉时代诗文用韵、《淮南子》韵语、《易林》韵语、《释名》声训材料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质与物、真与文在两汉时代如同与微两一样,均应该各自独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6年 第3期 27-29,14页
作者: 罗江文 云南大学图书馆
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罗江文自段玉裁、王念孙、夏之后,古韵分大局基本已定。后续学者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分分合合,有共识,也有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邻近韵的分合上,概括起来主要是:东冬、冬侵、幽宵、幽侯、侯鱼、支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隶表音向形体结构的冲击(下)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4期24卷 1-12页
作者: 黄绮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上古音“之”及其发展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1991年 第3期 94-100页
作者: 李新魁
“之”在上古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韵,它所管辖的字音在后代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复杂,比较突出.之在上古时期《诗经》韵脚字的分类中,与支、字颇多瓜葛.在清代学者段玉裁之前,古音学家顾炎武、江永等人把之字与支、脂部合在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释■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 1992年 第3X期13卷 14-17,25页
作者: 张世超
甲骨文中有B字,上象羊角形,下从二目,或作C,二目略成一三角形,或作D,二目略为一目,或作E,从羊从二目,形体变化颇多,皆为一期文字。 此字早期除孙诒让曾释“苜”外,余多释为“羊”,郭沫若隶定为“A”,释为“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