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农学
    • 4 篇 兽医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主题

  • 6 篇 肿孔古柏线虫
  • 4 篇 奥斯特线虫
  • 3 篇 捻转血矛线虫
  • 3 篇 麻花虫
  • 3 篇 肝片吸虫
  • 2 篇 体内寄生虫
  • 2 篇 its序列
  • 2 篇 血矛属
  • 2 篇 驱虫率
  • 2 篇 减虫率
  • 2 篇 幼虫
  • 2 篇 蠕虫
  • 2 篇 胃肠道线虫
  • 2 篇 广谱
  • 2 篇 奥氏奥斯特线虫
  • 2 篇 驱虫药
  • 1 篇 寄生虫
  • 1 篇 无齿圆形线虫
  • 1 篇 avermectins
  • 1 篇 艾氏毛圆线虫

机构

  • 2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 1 篇 四川省畜牧兽医研...

作者

  • 2 篇 韩亮
  • 1 篇 刘兴发
  • 1 篇 颜洁邦
  • 1 篇 范本伦
  • 1 篇 孙晓林
  • 1 篇 郑文斌
  • 1 篇 周东辉
  • 1 篇 朱兴全
  • 1 篇 刘卿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肿孔古柏线虫"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ITS序列鉴别3种感染白牦牛线虫的PCR-RFLP方法的建立
收藏 引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年 第2期35卷 164-168页
作者: 韩亮 周东辉 刘卿 郑文斌 朱兴全 孙晓林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兰州730070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建立鉴别3种感染白牦牛线虫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方法将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头白牦牛小肠中分离的12条线虫进行消化并提取DNA,PCR扩增ITS序列并送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白牦牛消化道线虫PCR-RFLP鉴定方法的建立及遗传变异研究
白牦牛消化道线虫PCR-RFLP鉴定方法的建立及遗传变异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韩亮 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消化道线虫(Nematodes in digestive canal)主要寄生在牛(包括牦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消化道中。一般呈多虫种混合感染,主要导致宿主消化道机械性损伤,并发胃肠道炎症,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等症状,大量寄生时引起宿主消化道阻塞,严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国外新兽药介绍(一)——抗蠕虫药物
收藏 引用
国外畜牧科技 1981年 第6期 56-62页
作者: 范本伦
畜禽寄生虫病乃是发展畜牧业的一大障碍,每年因寄生虫的侵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可观,为此,国外对寄生虫的防制研究十分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化学合成驱虫药是防治家畜寄生虫病的一类重要武器,合理应用抗蠕虫药不仅可减少放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抗蠕虫药
收藏 引用
吉林畜牧兽医 1982年 第2期 64-66页
畜禽寄生虫是发展畜牧业的大敌,世界各国每年因寄生虫的侵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大的。因此,各国对寄生虫防治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化学合成驱虫药是防治家畜寄生虫病的一类重要武器,近十年来,随着制药化学工业的发展,新的高效驱虫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广谱抗蠕虫剂阿苯哒唑的效力
收藏 引用
四川畜牧兽医 1980年 第3期 28-31页
作者: 颜洁邦 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阿苯哒唑(Albendazole)即Methyl[5-(Propythio)-1 H-benzimidiol-2-yl]Carbmate,属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化学式C12H15N3O2S,结构式: 由4-正丙硫氧苯二胺(4-n-Propylthio-o-Phenylenediamine)和羧甲基氨基氰(carboxymethylcyanamide...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广谱驱虫新药阿弗菌素(Avermectins)及其临床试验
收藏 引用
动物医学进展 1982年 第6期 6-8页
作者: 刘兴发
迄今为至,人们已经发现了几千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但是其中仅有极少数具有抗蠕虫作用。 1979年,Burg等报导了一族全新的驱虫剂—阿弗菌素(Avermectins),它是由一种链霉菌发酵而产生的,系大环内酯的化合物。经Millet等(1979)分离将其分成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