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军事学
    • 6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 篇 军事后勤学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3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社会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主题

  • 24 篇 绞杀战
  • 9 篇 志愿军
  • 8 篇 作战方法
  • 4 篇 美军
  • 4 篇 北朝鲜
  • 3 篇 司令员
  • 3 篇 朝鲜
  • 3 篇 铁路运输
  • 3 篇 军队
  • 3 篇 钢铁运输线
  • 3 篇 抗美援朝
  • 3 篇 铁路线
  • 3 篇 志愿军空军
  • 3 篇 战斗轰炸机
  • 3 篇 空军
  • 3 篇 歼击机
  • 2 篇 军事分界线
  • 2 篇 洪学智
  • 2 篇 高射炮
  • 2 篇 空中封锁

机构

  • 1 篇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
  • 1 篇 鞍山市美术家协会
  • 1 篇 国防大学

作者

  • 1 篇 张玉环
  • 1 篇 王音
  • 1 篇 丁伟
  • 1 篇 覃干
  • 1 篇 佑协
  • 1 篇 陈彻
  • 1 篇 李恩民
  • 1 篇 周扬
  • 1 篇 王树和
  • 1 篇 张昆生
  • 1 篇 周商克
  • 1 篇 王湘穗
  • 1 篇 李光杰
  • 1 篇 李英
  • 1 篇 雷鸣
  • 1 篇 佐顷
  • 1 篇 柯斌
  • 1 篇 李维赛
  • 1 篇 周岐
  • 1 篇 于力

语言

  • 2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绞杀战"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1958台湾海峡上空的绞杀战
收藏 引用
炎黄春秋 2018年 第9期 24-28页
作者: 刘军玉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1958年7月29日至10月10日,海峡两岸为争夺福建、广东东北、浙江南沿海上空的制空权,爆发了大规模空。1958年10月10日早上7点,国民党的6架飞机向福建龙田方向飞来,接到上级下达的拦截敌机命令,杜凤瑞和友们驾驶8架米格-17机迅速升...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所经历的反空中“绞杀战
收藏 引用
纵横 2008年 第10期 62-63页
作者: 周岐
读了《纵横》2008年第五期《陆平与刘居英兄弟传奇人生》一文,使我回想起195 1年秋季我志愿军高射炮兵机动作,反对敌空中"绞杀战"的情景。我们高炮六十二师是周总理亲自拍板"给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派3个高炮师"之一。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亲历抗美援朝“绞杀战
收藏 引用
龙门阵 2007年 第11期 29-33页
作者: 刘宝富
在遭到中朝军队连续五个役沉重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于1951年7月10日派出代表坐下来进行世界争史上最漫长、最艰难的停谈判。但从一开始,美国人就一面在谈判中节外生枝,恣意刁难,一面又在场上频频发起进攻,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突破“绞杀战”的封锁
收藏 引用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10年 第17期 30-30页
作者: 周商克
1951年8月,是美军实施"绞杀战"最疯狂的时候,当时志愿军还没有空军,美军仗着空中优势,对重要的交通枢纽实行24小时火力封锁。我曾目睹中朝军民在敌人"绞杀战"中共同奋那感人的一幕。有一次。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难忘的抗美援朝
收藏 引用
连环画报 2011年 第7期 56-63,2页
作者: 李恩民 鞍山市美术家协会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位土家族飞行员的自述
收藏 引用
党史天地 2001年 第5期 11-13页
作者: 李光杰 覃干
“319号李光杰,是新中国人民空军第一位驾机对敌空的土家族飞行员。”这是由史学研究工作者在经过大量军史、史史料发掘和广泛走访调查中获得重要证实的结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武役文功雅书生
收藏 引用
兵器知识 2011年 第3期 75-78页
作者: 刘居英 林儒生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走进刘居英将军的书房,一幅刘老自书的对联赫然入目:"青山不老人长寿,华夏常春花永红"。对仗工整笔力遒劲,颇具米芾的韵味。文如其人,刘老今年九十有四,1955年授衔少将。1我的老家是山东莱州(掖县),父辈下关东来到东北谋生,几经辗转奔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收藏 引用
源流 2001年 第5期 58-59页
作者: 雷鸣
从辑安(今集安)出国参加抗美援朝争时,我们每人背4斤大米、3斤干粮,可维持一个星期给养。每到宿营地,向伙房交粮,伙房埋锅做饭,一日两餐,到时间值班区队长哨子一吹,各班拿盆子打饭。美军依仗空军优势,针对北朝鲜山高坡陡、河川横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成语漫画之 针锋相对
收藏 引用
兵器知识 2011年 第4期 82-83页
作者: 佐顷 佑协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的《景德传灯录》,"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原本是赞扬高僧德韶在讲经说法时严谨深刻,没有破绽。后来改动一字,就成了双方尖锐对立的意思。在场上。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陆平与刘居英兄弟传奇人生(中)
收藏 引用
纵横 2008年 第5期 19-22页
作者: 雷风行
抗美援朝中,周总理点将,刘居英出任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在反"绞杀战"中建立奇功;陆平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