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9 篇 经济惯性
  • 4 篇 货币政策
  • 3 篇 宏观调控
  • 3 篇 经济波动
  • 3 篇 经济过热
  • 2 篇 中国
  • 1 篇 规律性
  • 1 篇 国民经济调整
  • 1 篇 重庆开埠
  • 1 篇 六十年代
  • 1 篇 投资潜在影响力因
  • 1 篇 辛亥革命
  • 1 篇 经济周期波动
  • 1 篇 俄罗斯
  • 1 篇 四川糖业
  • 1 篇 禁烟
  • 1 篇 生产关系
  • 1 篇 制度变迁
  • 1 篇 技术进步
  • 1 篇 经济运行状态

机构

  • 1 篇 江西财经学院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 1 篇 建行山东省分行公...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 1 篇 中山大学

作者

  • 2 篇 周学
  • 1 篇 彭艳玲
  • 1 篇 宋海燕
  • 1 篇 崔永红
  • 1 篇 王潼
  • 1 篇 任彦军
  • 1 篇 龙华
  • 1 篇 刘振勇
  • 1 篇 吴宪和
  • 1 篇 赵国壮
  • 1 篇 纪红燕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经济惯性"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经济惯性规律初探
收藏 引用
当代财经 1989年 第10期 24-27,63页
作者: 吴宪和 江西财经学院贸经系
解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伴之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国民经济调整。它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对此,尚未看到理论界有确切的概念予以概括,我认为可暂称之为“经济惯性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规律内涵和作用的探讨,来对我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收藏 引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年 第1期31卷 32-38页
作者: 王潼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北京100732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经济惯性”与“政策承续”: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糖业极度繁荣的原因新释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6期38卷 24-31页
作者: 赵国壮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400715
辛亥革命前后,在其他重要产糖区糖业均出现不同程度衰退的情况下,四川糖业却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发展局面。其极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重庆开埠后川省土货的区域外市场扩大,市场的拉力驱动着省内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究——基于经济惯性视角
收藏 引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12卷 50-54,60页
作者: 任彦军 崔永红 宋海燕 彭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经济惯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经济惯性系数矩阵将西部地区12个省及自治区分为四类:宁夏为第一类,甘肃和西藏为第二类,云南为第四类,其余地区为第三类;针对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惯性、传导机制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双重体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收藏 引用
南方经济 2000年 第6期29卷 45-47页
作者: 龙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本文从中国过渡经济中存在着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现实出发 ,提出了计划方式的体制惯性与市场方式的经济惯性的对撞与摩擦是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力的内在因素。着眼于双重体制下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 ,本文具体分析了财政、货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
收藏 引用
经济学动态 2007年 第5期 44-49页
作者: 周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我国政府在对付近期两次出现的经济过热和偏热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宏观调控模式,使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区间,我们称之为高位控制模式。本文分析了高位控制模式的运行机理、特点和操作过程,提出了高位区间上下限的判断标准和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模式:高位控制模式
收藏 引用
国民经济管理 2007年 第11期 44-49页
作者: 周学
我国政府在对付近期两次出现的经济过热和偏热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宏观调控模式,使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区间,我们称之为高位控制模式。本文分析了高位控制模式的运行机理、特点和操作过程,提出了高位区间上下限的判断标准和由...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解释:1979-2013年
收藏 引用
现代商业 2016年 第31期 117-120页
作者: 纪红燕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730070
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在考量我国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应用西方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框架,设置理论假设,以期达到从技术进步(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及其交互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析我国宏观调控的三种新模式
收藏 引用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年 第10期 67-68页
作者: 刘振勇 建行山东省分行公司业务部
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的三种新模式即大起大落模式、逐步升级模式和高位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