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 篇 文学
    • 1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43 篇 策兰
  • 5 篇 德里达
  • 5 篇 列维纳斯
  • 4 篇 里尔克
  • 4 篇 海德格尔
  • 3 篇 乌托邦
  • 3 篇 诗学
  • 2 篇 诗歌语言
  • 2 篇 伽达默尔
  • 2 篇 奥斯维辛
  • 2 篇 死亡赋格
  • 2 篇
  • 2 篇 王家新
  • 2 篇 诗歌
  • 2 篇 公羊
  • 2 篇 批评与阐释
  • 2 篇 阿冈本
  • 2 篇 大屠杀
  • 2 篇 《托特瑙山》
  • 2 篇 语言栅栏

机构

  • 8 篇 同济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浙江外国语学院
  • 1 篇 广州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1 篇 四川美术学院
  • 1 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 篇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美国俄亥俄大学
  • 1 篇 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8 篇 吴建广
  • 3 篇 耿幼壮
  • 2 篇 邓刚
  • 2 篇 刘文瑾
  • 2 篇 陈芸
  • 1 篇 袁一月
  • 1 篇 郭硕博
  • 1 篇 贾涵斐
  • 1 篇 顾佳圆
  • 1 篇 陶东风
  • 1 篇 约翰e.杰克逊
  • 1 篇 梁生智
  • 1 篇 秦琳涵
  • 1 篇 姚云帆
  • 1 篇 郑家欣
  • 1 篇 丛子钰
  • 1 篇 王家新
  • 1 篇 王嘉军
  • 1 篇 王近松
  • 1 篇 张知研

语言

  • 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策兰"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海德格尔为何未给策兰写诗评?——海德格尔论里尔克与策兰
收藏 引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 第1期45卷 84-92页
作者: 陈芸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江杭州310012
海德格尔为何未给策兰写诗评,是德国文化史上常被讨论的问题。较之于以往论者从海德格尔的政治观、哲学观出发提供解释,本文选择从海德格尔的诗学观入手,指出在海德格尔的诗学序列中,确实没有策兰的位置。结合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玫瑰之刺下的呼吸转换——里尔克与策兰的诗与真
收藏 引用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 第1期46卷 18-24,32页
作者: 郑家欣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东湛江524048
里尔克和策兰两位现代诗巨匠在面对各自的语言困境下,都尝试寻求诗歌语言在再现现实上的突破,诗风趋向晦涩玄奥,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在里尔克影响下,策兰的不少诗作与里尔克有互文性关系,玫瑰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者的玫瑰诗以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拒绝顺从的抒情声音——阿多诺、策兰诗学对话的再解读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3期 156-165页
作者: 丛子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一、《死亡赋格》与顺从“海涅诗歌的流畅性和来自交流语言的自明性,与人们在说母语时那种在家的语言感觉是相反的。”(1)阿多诺如是说,这句话引起了策兰的注意,《文学笔记》第一卷在1958年出版后,策兰购买了一本,并在《海涅的创伤》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策兰诗作“外加一勺夜”之诠释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15年 第5期37卷 43-47页
作者: 张建伟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文化研究中心
诗人保尔·策兰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可以将他人的经验和经历创化为自己的诗作,"外加一勺夜"便是他一次创化的写作。这首诗的奇特之处不在于它几乎断绝所有的理解入口,而在于它的直接来源,在于诗人如何将关于现实事件的报道改变成关于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如何展露一个文学的秘密?——以德里达读策兰的一首诗歌为例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16年 第2期38卷 21-31页
作者: 耿幼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本文通过细读德里达对于诗人策兰一首诗歌的读解,深入探讨了德里达关于文学是一个秘密的思想。不过,这不是为了欣赏一首诗歌,而是为了了解一种诗学,一种为德里达和策兰共同信奉,但以不同方式分别加以呈现的诗学。对于这一诗学的认识,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策兰作品的黑夜现象
收藏 引用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 第6期42卷 18-24页
作者: 樊子安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策兰在对历史灾难与个体的极端化反思过程中生成了诗歌的黑夜现象。他主要以诗化写作的方式,将极权、人性以及神性排除在个体体验之外,以此呈现出一种灰暗、凝滞而绝望的黑夜景象。这一黑夜景象由策兰通过破碎的语言形式和“非人”的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暗黑时辰之钟”:策兰诗中的具身化与抽象化(英文)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19年 第5期39卷 144-160页
作者: 多莉·莱姆贝格 以色列巴伊大学阐释学与文化研究系
策兰的诗里充满功能各异的隐喻。本文主要关注其诗中的两种截然相反的隐喻功能:具身化与抽象化。它们基于的事实是,大多数认知过程都在无意识层面发生,而我们仅有有限的能力去理解这些过程与各类隐喻的关联。因此,厘清隐喻如何在相去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辽阔的死亡风景--评君特的《里尔克与策兰作品的无机转向》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 2021年 第6期 179-188页
作者: 贾涵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 北京100029
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克•费利齐塔斯•君特的德语文学研究专著《里尔克与策兰作品的无机转向》从无机的角度考察了里尔克与策兰的作品。无机作为有机的他者而存在,由有机转向无机的过程便是渐渐贴近死亡的过程。里尔克与策兰以各自的方式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奥斯维辛之后的诗——兼论策兰与阿多诺的文案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20年 第12期 77-88页
作者: 陶东风 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
由于创伤的不可言说性,由碎片化的创伤记忆构成的见证/证词,往往超越理性和诠释的能力,无法使自己向知识和理解敞开。对不可能性的见证成为大屠杀后诗歌乃至所有文学创作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策兰是一位用诗歌在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列维纳斯、策兰与诗的乌托邦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 2014年 第2期 138-149页
作者: 王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062
在海德格尔对"思"与"诗"问题的重新发现和阐释之后,列维纳斯和策兰又为解"诗"增加了一个新的坐标:他人,从而使诗学从存在论转到了伦理学。在他们的论域中诗是作为一种与他者的亲近和对话而发生的,这是一种不可能之对话,然而正是这种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