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44 篇 期刊文献
  • 57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0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7 篇 法学
    • 149 篇 民族学
    • 57 篇 社会学
    • 3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9 篇 法学
    • 13 篇 政治学
  • 189 篇 历史学
    • 162 篇 中国史
    • 43 篇 考古学
    • 12 篇 世界史
  • 110 篇 文学
    • 7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0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6 篇 哲学
    • 46 篇 哲学
  • 32 篇 管理学
    • 16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工商管理
    • 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0 篇 教育学
    • 26 篇 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27 篇 工学
    • 1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建筑学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22 篇 艺术学
    • 14 篇 美术学
    • 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4 篇 经济学
    • 13 篇 应用经济学
  • 9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天文学
    • 2 篇 地理学
  • 6 篇 农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606 篇 礼俗
  • 21 篇 祭祀
  • 19 篇 礼仪
  • 19 篇 礼制
  • 17 篇 民俗
  • 16 篇 中国
  • 11 篇 丧葬
  • 11 篇 汉代
  • 11 篇 历史
  • 10 篇 《诗经》
  • 9 篇 古代
  • 9 篇 民间
  • 9 篇 周代
  • 9 篇 文化
  • 8 篇 清明节
  • 8 篇 风俗习惯
  • 8 篇 仪式
  • 8 篇 仪式音乐
  • 8 篇 风俗
  • 8 篇 宗教

机构

  • 1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3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浙江大学
  • 7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7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5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黑龙江大学
  • 5 篇 西南财经大学
  • 5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4 篇 赣南师范学院
  • 4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4 篇 东南大学
  • 4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安徽大学

作者

  • 9 篇 李霞
  • 5 篇 雪漫
  • 4 篇 郭文杰
  • 4 篇 项阳
  • 4 篇 萧放
  • 4 篇 崔普权
  • 3 篇 李岩
  • 3 篇 李卫
  • 3 篇 晁福林
  • 3 篇 丁万明
  • 3 篇 殷登国
  • 3 篇 潘斌
  • 3 篇 李俊领
  • 3 篇 钟俊昆
  • 2 篇 岳永逸
  • 2 篇 韦正
  • 2 篇 吕作民
  • 2 篇 田琛
  • 2 篇 秋风
  • 2 篇 辛银美

语言

  • 60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礼俗"
60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功能视野中的礼俗与鲁西南鼓吹乐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76-82页
作者: 李卫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
功能性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传衍的生命力所在。鼓吹乐发展的历史表明:鼓吹乐之所以昌盛至今主要是因为它依附共生于礼俗;之所以能依附共生是在于鼓吹乐具有社会功能性。若想对上述鼓吹乐的上述状况加以研究,就有必要以鲁西南鼓吹乐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日本七夕田野调研札记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 2020年 第1期 159-168页
作者: 毕雪飞 浙江农林大学外语学院
中国七夕及其传说早期伴随着纺织传入日本,在生活层面影响着日本人的信仰、祭祀以及神话。七夕及其传说再次传播日本则与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搬运有关,后在宫廷内部形成以诗宴为中心的风雅仪礼。江户时代,宫廷仪礼向庶民阶层渗透,逐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古代农耕图中的老者形象与礼俗观念表达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24年 第5期 136-147,160页
作者: 解树明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古代农耕图中的老者身兼数职,既担负劝农使官之职,又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指导者,还是农业祭祀的主持者。农耕图中的老者往往手持拐杖,或行走在田埂之上,或站立于场院、祭祀场所之中,从而构成了老者在农耕图中的空间位置。看似以“旁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仪式音乐中的古代礼俗音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07年 第10期 155-156页
作者: 陈剑一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近年的音乐学研究领域,仪式音乐研究方兴未艾,为中国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仪式音乐研究严格说来,不过是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拓展。从民族音乐学科理论的构建历程看,从阿兰·麦瑞姆(Allan Merriam)的“概念一行为一音乐”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 2017年 第1期1卷 127-131页
作者: 蔡梦 钟毅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国家礼制、民间礼俗礼俗文化的当代困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不同学科在礼俗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多元的研究理念、视角、方法。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京端午礼俗与城市节日特性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51卷 87-91页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北京作为元明以来的都城,传统节日形态完整,其中作为夏季重节的端午,其礼俗在北京有着生动表现。辽金元时期,端午节俗以国家拜天仪式为中心,同时又具有演武性质的射柳、击球竞技,是一种国家主导的节俗形态。明清以后北京的端午节强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纪律、契约与礼俗:论过渡型社区三元治理规则——基于江苏省J市拆迁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村观察 2019年 第4期 65-81页
作者: 李烊 刘祖云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过渡型社区是在政府主导的“村落合并”“撤村建居”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社区。对它的研究需要在“主体向规则的转向”中实现理论深化。现实中,过渡型社区存在三元治理规则:一是权治逻辑下的纪律规则;二是法治逻辑下的契约规则;三是礼治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笔谈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20年 第6期 5-45页
作者: 刘铁梁 黄永林 徐新建 吕微 陈泳超 刘晓春 徐赣丽 施爱东 刘志伟 刘德增 杨正文 宋俊华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250100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24075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0241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齐鲁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200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225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2020年8月3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齐鲁书社联合主办的“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论坛暨《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朝对国初礼俗的隐匿与文饰——以会典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安徽史学 2021年 第5期 28-36页
作者: 吴恩荣 肇庆学院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 广东肇庆526061
清朝统治者一方面极为重视保存满洲礼俗,视其为维持统治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限于自身的文化劣势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入关后全面继承明朝礼制,继而以历代“礼统”的继承者自居。这两种矛盾的政治心态统合到礼政上来,就是实现满汉礼制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鲁西南丧葬礼俗与鼓吹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 2006年 第4期 36-40,82页
作者: 李卫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
鼓吹乐与礼俗密不可分,而丧葬礼俗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文化事项将鼓吹乐融入其中,成为代表自身的一种符号,甚至衍变成为一种象征。研究音乐更要关注它的文化背景,这在业界已得到广泛共识,由此,对鼓吹乐的深入研究势必对其所依存的丧葬礼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