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2 篇 理学
    • 2 篇 地理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建筑学

主题

  • 9 篇 破岗渎
  • 3 篇 胭脂河
  • 3 篇 秦淮河
  • 2 篇 方山埭
  • 2 篇 太湖流域
  • 2 篇 六朝古都
  • 2 篇 大运河
  • 1 篇 南北大运河
  • 1 篇 胡阿祥
  • 1 篇 兴亡
  • 1 篇 长江上游
  • 1 篇 长江流域
  • 1 篇 南京博物院
  • 1 篇 广陵潮
  • 1 篇 《建康实录》
  • 1 篇 建康城
  • 1 篇 刘劭
  • 1 篇 博物馆
  • 1 篇 交通发展
  • 1 篇 文化密码

机构

  • 1 篇 丹阳市博物馆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南京市文化局

作者

  • 2 篇 靳怀堾
  • 1 篇 王引
  • 1 篇 王峰
  • 1 篇 苗怀明
  • 1 篇 刘希为
  • 1 篇 王凯
  • 1 篇 朱彦
  • 1 篇 邢虹
  • 1 篇 阙强
  • 1 篇 王荣生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破岗渎"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发展江南经济,开发南京旅游文化资源——对重筑“方山埭”与重开“破岗渎”的思考
旅游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旅游学研究 2007年 191-193页
作者: 王引 南京市文化局
"方山埭"与"破岗渎"作为六朝时期的两条人工古运河,在古代江南的航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应当恢复这两条人工运河,作为旅游开发资源,并提出重筑的具体建议,希望对江南的航运与旅游业作出贡献。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江大河里的“文化密码”  B02
大江大河里的“文化密码”
收藏 引用
南京日报
作者: 邢虹 朱彦
吴歌越秀,楚风汉韵,谱写出了江苏悠久悠扬的史诗。滚滚东流的长江、贯穿南北的运河,一横一纵,在江苏大地上相交融汇,共同孕育出江苏的锦绣繁华。江苏的“文化密码”,就藏在大江大河里。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对江苏和南京意味着什么...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报纸 评论
这座博物馆,藏有“六朝基因”  B01
这座博物馆,藏有“六朝基因”
收藏 引用
南京日报
作者: 王峰
浩荡东去的长江水与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在中国版图上“十字相交”,“一横”“一纵”共同织就了如今江苏的繁华。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长江江苏段绵延433公里,沿线8座城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文化建设的...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报纸 评论
兴亡盛衰一水间——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断想
收藏 引用
寻根 2020年 第4期 64-69页
作者: 苗怀明 南京大学
一要想读懂南京,读懂六朝,乃至读懂江南,都必须先从破岗渎开始。站在杂草丛生的高坡上,望着干涸荒凉的河道,如果没有遗址碑文的提示,很难想象一千多年前这个地方曾经的忙碌繁荣景象。那个时候站在这里的应该是手持兵器的士兵,顺着他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的运输途径
收藏 引用
常州文博论丛 2019年 第1期 35-38页
作者: 阙强 丹阳市博物馆
丹阳城郊东北分布着齐梁两代帝王陵墓,共11处南朝陵墓今存26件体量巨大的陵墓石刻。笔者分析认为笨重的陵墓石刻组件从建康制作完成后是通过丹徒水道和破岗渎运至陵区的。此外,分析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的运输途径也从侧面反映出六朝时期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收藏 引用
中国三峡 2016年 第11期 32-39页
作者: 靳怀堾
六朝时,建业(建康)一带虽称富庶,但要满足京都军需民食庞大的消费还是力不从心。于是,开凿运河以浮漕舟便成为一代代帝王的必然选择。破岗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梯级运河,以小其为中心,自小其向东经何庄、毕墟、鼍龙庙、吕坊至南塘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勾连南北,兴盛漕运——南京周边运河史话
收藏 引用
中国三峡 2015年 第1期 11-18页
作者: 王凯
数百年来,以南京为中心的水运体系,同样是相应时期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因其政治中心地位而成为历代漕运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南京运河的兴建勾连南北,兴盛漕运,对今日南京的河道水系影响深远,更在区域政治经济史上具有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收藏 引用
中国三峡 2016年 第11期 40-43页
作者: 靳怀堾
古代的秦淮河,河面开阔,流量可观,不失为金陵城的一道天然防线,有"秦淮在金陵南面,自昔为缘城险要"(《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的说法。那时的来犯之敌,要么从长江中上游顺江而下,攻取秦淮,兵临金陵城下;要么从历阳采石(今安徽和县采石)渡...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2期34卷 24-34页
作者: 刘希为 王荣生
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刘希为,王荣生三至九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六朝和隋唐几个朝代。六朝和隋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期,其时,中国的文化经济重心开始渐渐地南移江南。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变为国内外史家研究的热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