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3 篇 历史学
    • 47 篇 考古学
    • 8 篇 中国史
  • 19 篇 艺术学
    • 18 篇 美术学
    • 1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8 篇 文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教育学
    • 7 篇 体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9 篇 管理学
    • 6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经济学
    • 8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8 篇 工学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5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园艺学
    • 1 篇 畜牧学
  • 4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地理学

主题

  • 127 篇 用玉
  • 22 篇 和田玉
  • 22 篇 玉质
  • 17 篇 古玉
  • 17 篇 玉文化
  • 10 篇 琢玉
  • 10 篇 昆仑玉
  • 9 篇 红山文化
  • 8 篇 玉圭
  • 7 篇 中国玉文化
  • 7 篇 奥运会奖牌
  • 6 篇 玉器
  • 6 篇 玉块
  • 6 篇 良渚文化
  • 5 篇 玉带板
  • 5 篇 奥运奖牌
  • 5 篇 商周
  • 5 篇 君子比德
  • 4 篇 沁色
  • 4 篇 清代宫廷

机构

  • 2 篇 故宫博物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1 篇 苏州市玉石文化行...
  • 1 篇 淮南联合大学
  • 1 篇 福建博物院
  • 1 篇 南京博物院
  • 1 篇 合肥公交集团二公...
  • 1 篇 江苏省泰兴市农技...
  • 1 篇 湖南省博物馆
  • 1 篇 新疆电子音像出版...
  • 1 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 1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1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1 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 1 篇 山东烟台开发区金...
  • 1 篇 新疆可可托海矿务...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
  • 1 篇 湖南省花垣县第二...
  • 1 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作者

  • 3 篇 张广文
  • 2 篇 田广林
  • 2 篇 武贞
  • 2 篇 博雅
  • 2 篇 常素霞
  • 1 篇 易周
  • 1 篇 何枰凭
  • 1 篇 钟建平
  • 1 篇 司马川
  • 1 篇 葛藤蔓
  • 1 篇 贺云翱
  • 1 篇 蒿峰
  • 1 篇 王佳庆
  • 1 篇 杨捷
  • 1 篇 冯宁
  • 1 篇 陆丽娟
  • 1 篇 杨献平
  • 1 篇 熊丙奇
  • 1 篇 张永勤
  • 1 篇 墨中白

语言

  • 1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用玉"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良渚用玉的等级和身份
收藏 引用
大众考古 2015年 第5期 58-64页
作者: 方向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良渚时代是高度复杂化的等级社会,各聚落群之间存在着级差和等级,体现在聚落规模的大小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比如作为良渚文化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大约有42平方公里,加上新近发现的位于古城西部的面积为8平方公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代礼仪用玉中的社会思潮
收藏 引用
艺术品 2016年 第4期 100-107页
作者: 鲍丽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代礼仪用玉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高峰时期,这表现在汉对前代的继承和其自身独特的开创上。本文在这些变化的前提下探讨引起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使之具备更广阔的社会学土壤。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再看汉代礼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眼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周代金文所见用玉事例研究
收藏 引用
古代文明辑刊 2004年 第1期3卷 320-342页
作者: 孙庆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器在周代被广泛使,这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均有充分的证据[1]。此外,周人的用玉事例还见载于当时的彝铭,对此已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2]。为了进一步了解周代的用玉制度,本文拟对周代金文所见用玉事例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所引周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代宫廷用玉略说 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的器及嵌宝石金饰
收藏 引用
收藏 2014年 第21期 91-99页
作者: 高塽
明代器与明代社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并孕育着新的萌芽,相对而言,皇权被空前强化的现实造成上层社会制度对前者产生了制约。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明代艺术也呈现出更多样的层次,器也不例外。...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文解字》“部”字礼仪用玉管窥
收藏 引用
学习月刊 2017年 第2期 45-47页
作者: 任瑞婷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以形索义的重要字书,对于探索字源、解析字义、总结字理都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其"据形系联,因义分类"的编排体例亦成为后世同类著作范式,可谓中国古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气·精致·灵动——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丧葬与礼仪用玉
收藏 引用
收藏界 2013年 第4期 27-30页
作者: 武贞
汉中山国是汉代的重要封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第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迁都卢奴(今定州),始为汉代的中山国。两汉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留下了大量的汉代中山王墓。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海昆仑正式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
收藏 引用
青海政报 2008年 第1期 54-54页
作者: 洛桑才让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出昆仑 情献奥运——“喜迎奥运年·庆贺青海昆仑为奥运奖牌用玉万人签名”活动掠影
收藏 引用
青海政报 2008年 第1期 49-49页
作者: 张海东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出土器在礼制与使习俗间的互证及意义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 2009年 第1期 21-31页
作者: 张明华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举世闻名。关于这一点,在被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周礼》、《仪礼》、《礼记》中保存了不少周代甚至周代以前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礼记》记载古代(主要是周代)贵族祭祀、朝拜、宴会以及婚丧、交际时行礼的仪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秦始皇“赵氏连城璧”制造的玦之发现
收藏 引用
文博 1990年 第1期 66-74页
作者: 张延举
人们喜“价值连城”这个成语来形容珍贵文物之贵重,但那些被形容的文物,毕竟还不是那个真正“价值连城”的赵璧。一九四九年,我在南京以偶然机会从摊贩手里买到一个玦(搬指)经过多年研究,知道它是秦始皇的御之物,并认为它就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