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工学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16 篇 琴腔
  • 3 篇 摔跤手
  • 3 篇 西秦腔
  • 2 篇 梨园行
  • 2 篇 板腔体
  • 2 篇 曲牌体
  • 2 篇 复调
  • 2 篇 临湘花鼓戏
  • 2 篇 秦声
  • 2 篇 同州梆子
  • 1 篇 秦腔
  • 1 篇 魏长生
  • 1 篇 交响乐
  • 1 篇 接线端子
  • 1 篇 音响展
  • 1 篇 身份地位
  • 1 篇 昔昔盐
  • 1 篇 落地音箱
  • 1 篇 甘肃调
  • 1 篇 严长明

机构

  • 2 篇 湖南理工学院
  • 1 篇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
  • 1 篇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沈阳音乐学院

作者

  • 2 篇 王正强
  • 2 篇 刘紫微
  • 1 篇 黄蓓
  • 1 篇 李伟长
  • 1 篇 frankie
  • 1 篇 王从
  • 1 篇 卫京
  • 1 篇 陆雯
  • 1 篇 张滢莹
  • 1 篇 陈音璇
  • 1 篇 李世英
  • 1 篇 马兵
  • 1 篇 宋运超
  • 1 篇 黄德海
  • 1 篇 张丹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琴腔"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民间多神教傩堂孕育世俗阳戏琴腔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2年 第2期 20-25页
作者: 宋运超
明清以降,借乡傩之名,敬道教之神,行祝巫之实(源于中原)的民间傩祀活动,几乎遍及华夏各民族地区。而傩作为傩词的载体,亦因“错用乡语”、“改调歌之”而百态千姿,构建了蔚为壮观的中国傩大系。拙文拟略论湘(西)、黔(东)、川(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临湘花鼓戏中“琴腔”中旋律对位手法的艺术特色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 2021年 第29期 57-58页
作者: 刘紫微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琴腔又称为川调,演唱时由嗡主奏,也会出现唢呐,唢呐一般只吹奏凄头、过门和梢。大部分曲调为方整型对称式结构,板式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展,曲调丰富,是一种曲调变化与板式变化相结合的综合性唱体制。所以,可以说它是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临湘花鼓戏中“琴腔”与西方复调音乐的异同性融合与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 2022年 第10期 52-54页
作者: 刘紫微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湖南岳阳414000
说到“琴腔”,不得不先提起临湘花鼓戏,又称嗡戏。其起源于湖南临湘境内的桃林河流域,脱胎于临湘的山歌、民歌、夜歌、孝歌、小调等地方音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以琴腔为主,以锣、吹、套曲、地方小调为辅的五类声,有曲调三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代剧坛秦异名辨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16年 第2期37卷 39-43页
作者: 黄蓓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清代中叶"花雅之争"中成为昆重要竞争种的秦,文献记载中曾有过"梆子"、"梆子"、"西秦"、"琴腔"、"甘肃调"等多种名称,本文对秦各异名进行辨析,认为秦与西秦为同异名,是与吹关系密切、以胡伴奏的琴腔的一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你还能与谁并肩作战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学 2017年 第3期 110-111页
作者: 李伟长
以梨园等行当为主题的小说创作,技术上无法回避行当本身与小说人物的融合问题。毕飞宇的《青衣》,借戏写人,戏是道具,人才是重点。常小琥的《琴腔》,则试图就实写实,既写行当,也写人,这显然增加了不少写作难度。写实能写到何种地步,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行将消逝的技艺与作为废墟的记忆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学 2017年 第3期 109-110页
作者: 马兵
就素材而言,《摔跤手》与此前备受好评的《琴腔》和《收山》一样,同属常小琥自谓的“文化抢修工程”,但与后两者相比,《摔跤手》的文化意蕴打了些折扣:一则因为摔跤这个行当本身的影响力就无法同梨园行和勤行相比,虽然作者在行文中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技艺的尊严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学 2017年 第3期 106-107页
作者: 黄德海
常小琥一家世居北京,他自己也生长于斯,热爱这片土地,文字里就难免氤氲出京京调。不过这般脆生生的用词,懒洋洋的调子,六七十年来,文学里从没断过,远算不上稀奇。不料,常小琥似乎一不小心接过了老舍的“断魂枪”,小说不但有北京味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湖南临湘花鼓戏音乐探微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32卷 23-30页
作者: 陆雯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研究所
湖南花鼓戏是一个统称,它的流派很多,各有特色。临湘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个重要流派,2010年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湘花鼓戏的主奏乐器是嗡,因此它又被称为嗡戏。临湘花鼓戏的音乐分为锣琴腔、套曲、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魏长生晋京所唱何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 2006年 第3期 73-94页
作者: 王正强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公元18世纪后半叶,清廷王朝正处在中气旺盛的黄金阶段,外无太大战患,内少挟权异己,社会生活安定,农业、商贸经济繁荣,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无疑是个天与人归的良好机缘。尤其各地纷纷不断的民间戏曲,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又随商路交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秦再考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 2004年 第3期 262-279页
作者: 王正强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
出现在明代中叶的甘肃西秦(又称琴腔、甘肃调、甘肃、西、西皮调、陇西梆子、甘肃梆子等),本是我国最早形成板体【两句】结构雏型的戏曲调,而且早在嘉靖元年(1522)以前,就以皮影演唱形式传入故都北京和河北西部诸地,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