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1 篇 玄珠
  • 4 篇 《庄子》
  • 2 篇 文学创作
  • 2 篇 象罔
  • 1 篇 《道藏》
  • 1 篇 圆通
  • 1 篇 《内经》
  • 1 篇 道教
  • 1 篇
  • 1 篇 妙造自然
  • 1 篇 神树
  • 1 篇 王朝
  • 1 篇 王玄览
  • 1 篇 艺术技巧
  • 1 篇 纸币
  • 1 篇 艺术作品
  • 1 篇 元末
  • 1 篇 道体
  • 1 篇 弗洛伊德
  • 1 篇 文学消费

机构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1 篇 湖南师大文学院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

  • 1 篇 盖建民
  • 1 篇 谌兆麟
  • 1 篇 詹石窗
  • 1 篇 朱任飞
  • 1 篇 徐缉熙
  • 1 篇 李延仓
  • 1 篇 刘红
  • 1 篇 刘文孝
  • 1 篇 薛凌
  • 1 篇 李申
  • 1 篇 谭文熙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玄珠"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5年 第1期 42-50页
作者: 李延仓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2级
《庄子·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因而道教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在外丹术中,“玄珠”是水银的隐名;在内丹术中,“玄珠”是内丹的别名。道教内丹学是心性之学在其理论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玄珠·昆仑神树·曲商之木——《庄子》中黄帝遗玄珠神话的原型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1998年 第1期 86-90页
作者: 朱任飞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玄珠·昆仑神树·曲商之木———《庄子》中黄帝遗玄珠神话的原型考察朱任飞引言《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书中化用了许多源自远古的神话传说,用以阐释其奥哲理。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神话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象罔可得玄珠之美兼谈写生与创作
象罔可得玄珠之美兼谈写生与创作
收藏 引用
作者: 刘红 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象罔可得玄珠"源于庄子(天地)篇中的一则寓言,说大道大美是不能用理智、言辩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视觉去捕捉,要靠非理性的"恍惚"和若有若无的感觉才能把握。本文主要对所要描绘的自然形态与所学技法形态存在巨大反差时,以...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玄珠”的译解与“象罔得”的翻译隐喻
收藏 引用
东方翻译 2019年 第5期 9-15页
作者: 薛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象罔得"典出《庄子·天地》,历代训诂皆以庄子以此喻得"道"之法。分析《庄子》五个译本对"象罔得"一节的英译,无论是对"昆仑失"的描述,还是对"象罔得"的译解都充满矛盾与悖论,与庄子思想之"真"、文化间平等对话之"真"渐行渐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精微朗畅文苑玄珠──读谢明德《问津集》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 第2期 95-96页
作者: 谌兆麟 湖南师大文学院
精微朗畅文苑玄珠──读谢明德《问津集》谌兆麟谢明德同志曾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书刊编辑出版工作,是我省文艺评论界富有才华的中青年评论家之一。他的文艺论著《问津集》最近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自然为文艺界的同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艺术批评管见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1期11卷 75-78页
作者: 刘文孝
艺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活动,不过,它是一种科学的艺术活动。艺术通过艺术批评来认识自身,正如自然通过人来认识自身。同样,正如人是介乎自然与精神之间、肉与灵之间的中介,艺术批评也介乎艺术与科学,更确切点说,介乎艺术与美学之间,是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宋咏道诗与爱国主义(一)
收藏 引用
中国道教 1999年 第6期 22-26页
作者: 詹石窗
咏道诗是以道教活动为基本题材且渗透着道门思想情感的一类诗歌作品,它属于道教文学的范围。自汉末道教问世之际,咏道诗即形成并且逐步发展起来。南宋时期,战争的烽火加重了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在动荡的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也和广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道教医家杨上善、王冰考论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1997年 第3期 95-99,105页
作者: 盖建民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本文通过对道书文献及其相关史料的深入考析,有力地辨明了杨上善、王冰的道教医家本色,并对他们各自的医学创获及其在传统医学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了分析、评价。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道教对佛教教义的吸收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1993年 第Z2期 26-30页
作者: 李申
南北朝时,佛教就攻击道教抄录佛经。甄鸾《笑道论》说,所谓《妙真偈》,即抄自《法华经》,只是将“佛智”改为“道智”,《灵宝妙经天文大字》也是抄自《法华经》。北朝道安《二教论》也说:“《黄庭》、《元阳》,採撮《法华》,以道换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意象”的断想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 第3期 104-107页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34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指视听、感知具体形象,而是指通过心灵去直觉、去感悟万象背后更深微的存在。意象说溯源于老庄哲学和《易经》,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华审美活动超越再现和模拟、追求生命和宇宙的高远境界的路线和传统。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